刚刚安顿下来,包策二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八贤王。二人结伴出了万通镖局,步履从容地走在御街之上,慢慢向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南清宫就坐落在皇宫旁边,这一路上自然是十分繁华热闹。不过,皇宫重地,自然不准百姓摆摊做买卖,因此越靠近南清宫,街道竟是愈发冷清。
然而就在包策二人接近皇宫,离南清宫尚有几个街道远的时候,突然,一阵鼓乐声响起,包策二人微微一怔。这是什么人,竟然敢在皇宫附近奏乐,莫非是什么权贵出游吗?
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到一队不下百人的人马,正浩浩荡荡地向着二人所站的地方走来。包拯微微皱眉,仔细看去,竟然觉得这队伍的排场有些眼熟。
“是襄阳王的仪仗。”公孙策微微皱眉,沉声道,“莫非赵爵也进京了?”
包拯微微一怔,他立刻想起了这一路上尾随他们的那些黑衣人。难道那些黑衣人不止是被襄阳王暗中派来捣乱的,襄阳王自己竟然也跟来搅混水了么?可是,作为一个藩王,他没有奉诏,怎么敢私自进京呢?
此时那仪仗已经经过了包策二人的身边,两个人撤到了一边,让那些人马从身边走过。包拯的眼睛紧紧盯住了那顶十二人抬的大轿。轿帘低垂,看不清里面的人,但是包拯却分明感到,轿中的那个人也在注视着他。
突然,在鼓乐声中,包拯突然听见几声脚掌与轿底相碰的声音,想是那轿中之人以踹轿底的方式给抬轿子的人传信。果然,在那几声之后,大轿突然停下,锣鼓声也戛然而止。
轿子停下,侍从掀开轿帘,一人迈步下轿,步履从容,面带笑容,慢慢来到了包拯和公孙策的面前。
是他?
包策二人对视一眼,同时在对方眼底发现了一抹了然,果然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轿中走下来的人,正是襄阳王世子赵卓。此时他迈步来到包策二人面前,面带微笑,拱手道:“包大人,公孙公子,王府一别已有月余,二位别来无恙。”
包拯急忙拱手还礼,“世子客气,我们两个这一路上京,虽然遇到了很多宵小之辈的骚扰,但是好在还算有惊无险。”
赵卓听包拯这样说,脸上的笑容一变,眉头一皱,关切地道:“是吗?竟然还有这样的大胆狂徒,竟然敢骚扰钦差大人?怎么,展少侠和白少侠没有把那些人抓住审问吗?”
包拯笑道:“那些高手显然不是普通人可以驾驭的,他们武艺高强,那两个小子恐怕不是对手呢。”
“哦?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高手?那两位少侠的本事,本公子和父王可都是见识过的。”
听赵卓这样说,包拯也想起了当初白展二人大闹襄阳王府的事情,忍不住勾唇微笑。看着赵卓脸上丝毫不作伪的同情关切,不知道的还真当他对那些黑衣人的行径毫不知情呢。这装模作样的本事,当真高明,不愧是襄阳王的儿子。
想到这里,公孙策突然开口道:“世子,不知你此次进京,所为何事呢?王爷为何没有同行?”
赵卓眼睛一眨,盯住了公孙策,笑道:“阿策难道不知,眼下马上就是太后娘娘的寿辰,父王身为藩王不便随时进京,只能派我前来,替太后贺寿啊。”
公孙策微微一怔,随即眼睛一眨,“若是我没记错的话,太后的寿辰是在两个月之后,世子此时前来,是不是有点为时过早了?”
“哈哈!阿策你当然没记错,不过你有所不知,我这次准备的寿礼非同一般,必须要提前一些到京城来,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呀。”赵卓笑道,“这件事我父王已经提前禀报了太后娘娘,我此番来皇宫,就是要去觐见她老人家。阿策就不必替我父子悬心了,倒是本公子临行前特意拜访过公孙大人,他老人家说,若是我能见到阿策,让我替他告诉你,他在襄阳一切安好,还让你不必挂念呢。”
赵卓的话让公孙策眉头一皱,他不知道眼前这位世子所说的到底是真是假。他故意提起自己的父亲,难道是在威胁?
然而未等公孙策答话,赵卓竟然话锋一转,突然问道:“今天凑巧在御街前与二位偶遇,不知道你们这是要去哪里?莫非,是皇上召见包大人?”
包拯微微一笑,答道:“不,我们不是进宫,而是去见八贤王。”
“八贤王?”赵卓的双眸之中,惊讶之色稍纵即逝。
包拯以为他是害怕自己与八贤王互通消息,会对他的父王不利,便笑道:“怎么,包某去见八贤王,有何不妥?”
谁知道世子赵卓却微微一笑,摇头道:“当然没有什么不妥。我只是奇怪,难道包大人不知道,八贤王现在并不在京城吗?”
赵卓的话让包策二人立时变色,他们忍不住互相对视了一眼,公孙策急道:“世子所言属实?”
赵卓正色道:“京城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都知道,八贤王奉了皇上之命出使大辽国,五日之前刚刚离京,跟你们进京的时间是前后脚。怎么,你们真的不知道吗?”
公孙策微微皱眉,包拯若有所思,显然赵卓所说的事情他们竟然是第一次听说。
赵卓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淡定地看着面前这两个聪明的家伙,嘴角勾成一个愉悦的弧度,笑道:“既然二位现在已经知道了八贤王不在京中,那件事,还是早点另作打算的好。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到驿馆找本公子。二位,觐见太后的时候不敢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