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三九六章 全面开战(五)

首先是第2师的炮兵停止了射击,并且开始转移阵地,一来是这时陆军己向日军的卡北村前沿阵地发动了进攻,如果再射击就容易误伤自己人;二来炮兵开火的时间己超过了15分钟,早就应该转移阵地了。尽管日本的老房身炮兵阵地己经被人民军打掉,但也不能不防日军还有其他的炮兵阵地存在。

不过炮击虽然停了下来,但随部队过江的迫击炮部队开使发威,接替炮兵对卡北村阵地进行打击。一个营配有9门82毫米口径迫击炮,18门60毫米口径迫击炮。虽然迫击炮部队对日军卡北村前沿阵地的打击力度、密度都不能火炮部队相比,不过迫击炮部队的目地也不于对阵地里的日军杀伤,而是掩护进攻部队的突进。

其实布置阵地里的日军数量虽然不多,但不仅训练有素,而且经过了日俄战争的磨练,作战经验己相当丰富,在人民军展开炮击的时候,士兵们立刻都躲在战壕、掩体里,尽力减小自己的损失,而在人民军停止炮击,改用迫击炮的时候,日军士兵也能明显感觉到炮击的力度大降,这也表明是对方发动进攻的时刻。

于是日军的基层军官们纷纷行动起来,立刻组织士兵,冒着零量落下的炮弹,重新布置好阵地防守。果然这时人民军的进攻部队已经离日军的阵地只有100多米的距离了。

直到这时,人民军在今夜的进攻才受到了实质性的阻击,枪声响声,子弹飞来,并且有人中弹倒地,开始出现了人员伤亡。

不过日军的阻击力度并不大,对人民军的进攻只能起到一点延迟的作用,而根本不能阻挡人民军进攻的突进。一来是人民军已经突进到距离阵地只有100多米的距离了,也没有多远,在这么短的距离,对防守的一方来说想宴阻拦是十分困难的,除非是在兵力或火力上占有极大的优势,但日军现在的兵力不仅没有优势,甚致可以说是处于劣势。

卡北村前沿阵地本来就只有一个营的军队守卫,守卫阵地的兵力己是不足,而遭到人民军的炮击后,尽管日军士兵尽力在躲避了,而且2师的炮兵多是中小口径的火炮,威力到是没有那么大,但多少也会有一定的损失,现在自然是更是捉襟见肘了。因此时间不长,人民军已突进到了离阵地不足50米的距离。

这时守在阵地里的日军士兵们见了,也都知道只靠火力阻击已是挡不住人民军的突进了,于是纷纷上好刺刀,杀出阵地,和人民军进行白刃作战。

人民军的进攻是两个连,大约260余人,而日军杀出阵地的,也有200余人双方的兵力到是相差不远。不过日军的训练,作战经验,由其是刺刀战的经验,都要比人民军胜出一筹。

一个普通日本陆军士兵,一般要经过3-4年的军事训练,而为了这次日俄战争新征招的士兵,也有相当一部份是退伍的老兵,虽然还有一部份是新人,但至少也经过了半年以上的训练时间,但身边有不少老兵传带,而且在辽东又经历了战场磨练,因此也成长的很快。

而人民军成立的时间也才只有4年多,早期经历了与八国联军战斗的那批士兵本来就人数不多,现在基本都已经担任连营级的中底级军官,而下层士兵中有实战经验的人,基本是在剿匪战斗中取得的经验,这和日军确实是没法比。而且就是这样,在人民军中有实战经验的士兵比例也只有不到4成。

2师在人民军陆军里也算是王牌部队了,但全师也有1/3的士兵是初上战场的菜鸟,因此无论是训练时间还是实战经验,都要比日军稍逊一筹,而其他部队就差得更多了。

另一个差距就是士兵的身体素质,日本经过了近40年的明治维新之后,这时的国力己大幅提高,因此民众的生活水平比起明治维新之前,确实是有明显的增强,而生活好了,国民的身体素质当然也有了大量的提高,由其是军人在日本的社会地位较高,整体的生活水平更是在日本社会的平均水平以上,日本军人的身体素质虽然不能比欧美人,但确实要甩下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一大截。

其实华东政府治下的中国人,生活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的提高,而且华东政府对军人也十分照顾,由其是在饮食方面,到也并不比日本差多少,但毕竟时间太短,现在无论是民众还是军人的身体素质,都还不能和日本人相比。

刺刀战有三大要素:经验、身体、战术。人民军在前两样都不占优势,甚致可以说是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只能在战术上多下功夫。人民军从组建开始,一个班配了2支96式手枪,就是专为刺刀战准备的。

96式手枪在旧时空的20世经早期是可以当*使用的存在,由其是在50米以内的近战中,威力极大。因此在刺刀战前,每个班的班长、副班长都已将96式手枪的枪柄装在枪匣上,这样可以抵肩射击,提高射击的准确度。

当然除了武器之外,战术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刺刀战中,全班的士兵分成两组,以两名班长为核心,而其他的士兵分散在两名班长的两侧,并向前升张开,排成一个“v”形,这样既可以保护两名班长,同时也不会阻挡两名班长的射击线路。

而且人民军在刺刀战中,还有一件大杀器,就是*。因此日军士兵举着上好了刺刀的步枪从阵地里冲杀出来时候,进攻的人民军也迅速排好阵列,前排的士兵首先拿出*,拉断弦线,向冲过来的日本士兵扔了过去。

“轰轰轰轰


状态提示:第三九六章 全面开战(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