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五六八章 预备会议(三)

汽艇靠岸之后,这时在码头上的记者们还没有离开,都在等着三方的代表回来,看能不能从他们口里掏出什么大新闻来。

李三杰上岸之后,记者们立刻围陇了过来,向李三杰询问今天会谈的情况。而在汽艇上的时候,李三杰就己经想好了应对,因此胸有成竹,道:“各位记者先生们,我可以向你们宣布一个重大的新闻,绝对可以登上明天各家报纸的头条新闻。”

记者们听了,顿时都兴趣大增,一时到也没有人说话,静听李三杰的下文。

李三杰道:“今天的会谈结果是——谈判破裂了。”

“嗡!”记者们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叹声,这确实是一个极具震憾力的消息,因为谈判根本就还没有正式开始,今天只是预备会议,怎么就谈判破裂了呢?但看李三杰的样子,显然并不是在开玩笑,而且也没有拿这种事情开玩笑的,还是有几名记者下意识的问道:“这是真的吗?”

李三杰还是很有耐心道:“当然是真的。”

这时终于有几名记者反应过来,道:“李先生,您能说一说谈判破裂的原因吗?”

而李三杰也没有隐瞒,将維特的建议说了一遍,记者们听了以后,有的也基本明白,但有的还糊里糊涂,觉得就算华东政府拒绝清廷大臣傍听,可以拒绝俄方的要求就行了,没必要用退出谈判这种激烈的方式。有记者问道:“李先生,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清国的大臣傍听呢?”

李三杰道:“我们拒绝清国的大臣傍听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我们过去曾经在名议上属于淸国的一部份,但在去年9月,清国政府己经正式承认我们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政治体,因此我们和淸国政府己经没有任何关系;二是我们不信任清国政府,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们完全脱离清国的原因,清国政府没有维护国家民族的能力和意愿,因此他们不能代表我们的国家,也就是中国。”

马上有记者发现李三杰的话中的潜台词,立刻追问道:“您刚才说淸国政府不能代表中国,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华东政府才能代表中国?”

李三杰微微一笑,道:“对,只有我们华东政府才能够代表中国。”顿了一顿,又道:“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来历,我就不作重复,在我们回归之前的60年时间里,清国政府和外国签定了100多个卖国条约,累计割让了大约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赔偿了大约3.5亿两白银,在我们刚刚回归中国的时候,清国政府甚致己经被八国联军打得连首都也放弃了,而且这己是清国政府第二次放弃自己的首都,而这次远东战争基本都是发生在中国的领土上,但在我们参战之前,清国政府不仅不能保护自己的领土、人民,反而宣告中立,还划定了日本、俄国的交战区,各位记者先生们,你们认为这样一个政府,还有资格代表国家吗?”

清廷的黑材料实在是太多了,随便找几个都能够对淸廷造成致命打击,而美国本身是一个崇尚自由,政府权威性较弱的新兴国家,因此李三杰的这段话确实能够引起记者们的共鸣。

李三杰又道:“我们回归中国以后,一直都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民,刚回归时就击败八国联军,挽救了当时的清国政府,后来又有爪洼护侨,这次又出兵东北,击败日本、俄国军队,收复东北地区及海参崴,和清国政府的做为对比,我们才是有资格代表中国的政府。”

又有一名记者道:“谁有资格格代表中国的政府,估切不论,但目前清国确实是各国承认的合法政府,而且远东之地也确实是清国的领土,因此做为这次三方会谈的傍听也是合理的,而且傍听者并不会对谈判造成什么影响,华东政府以这个理由退出这次谈判,是不是有些反应过度了。”

李三杰摇了摇头,道:“这位记者先生是从善意的角度去考虑,我们能够理解,但我们认为清国政府会利用这个机会,出卖中国的利益。”

那名记者听了,还有些不信,又问道:“您是说清国政府会出卖国家的利益。”

李三杰道:“对,这也是我们不能信任清国政府的主要原因,因为出卖国家的利益这种事情,清国政府的官员不是只做过一次,过去就有清国政府的边界勘测谈判官员接受对方的贿赂,故意出卖国家的领土。”

那名记者还不死心,又追问道:“您这样说只是猜测,还是有确实的证据?”

李三杰道:“大家请想一想,为什么俄国会提出邀请清国的大臣参与谈判的傍听,这对俄国有什么好处?俄国一直都在窥视中国东北的领土,而这片领土原来本是清国的,俄国会有那么好的心吗?大家总不会认为俄国是在主持国际公理正义吧,如果相信俄国会主持国际公理正义,还不如相信老母猪会上树。”

众记者听了,也都大笑了起来,李三杰终于又显示出风趣、幽默的本色,另外俄国在记者们的印像中,还是野蛮、好战、凶恶、暴力的代名词,因此对李三杰的说法也十分认同,俄国邀请清国的大臣参与谈判的傍听,肯定是没有安好心。

李三杰又道:“而且邀请清国的大臣参与谈判的傍听,为什么不在三方会谈之前提出来,而是到现在才提出,而且恰巧正好有五名清国的大臣在美国考察访问,难道这只是一时的心神来潮吗?据我们所知,在这几天时间里,俄国的谈判代表和清国的考察大臣多次见面,就在昨


状态提示:第五六八章 预备会议(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