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四七二章 山海关之战(一)

“报告,岳阳舰发来通知,俄军的大部队己经到了前卫镇附近,先锋部队己到了高岭镇。”

诸亚平点了点头,道:“好,立刻通知各团团部,还有山海关方面到这里来开会。”

前卫镇位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距离山海关大约有30公里左右,而距离人民军布置的山海关防线只有23公里,明朝在这里设置广宁前屯卫,被称为山海关外第一卫,前卫镇也是因此而得名。俄军的大部队到了前卫镇,也就意味着进入到山海关的范围以内,可以说战争随时都可能开始了。

这时离人民军进驻山海并己经过去了15天的时间,而人民军也充份利用这十五天的时间,调兵遣将,这时己在山海关聚集了二团、五团、九团三个团,以及一团的野战炮营和独立的轻榴弹炮营,总计兵力达到9000余人,77毫米野战炮36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12门,另外还有6辆猛士车和3辆越野车,这主要是供部队侦察使用。

人民军的指挥部设在山海关外的九门口地区,原来在这里还有一段长城隧道,是明洪武十三年,名将徐达主持修筑九门口段长城时,开掘出一条从长城内侧直通关外的山中暗道,既可以屯兵又可由内城突发奇兵至攻城之敌所后部发动突袭。暗道的全长为1027米,洞内有29个大小岩洞,并设计了排水系统和通风孔,挖崛水井,共计可以驻扎约2000人。

人民军布置的山海关防线在出口以外,因此这条隧道己经沒有突袭的作用,但还是可以用来驻军,陆军指挥官诸亚平到达山海关以后,就将指挥部设在这里,而遂道内的其他洞室一部份用来做库房,一部份做野战医院。

人民军的防线并沒有依托长城布置,这是因为在热武器时代,长城的防御作用己大大降低,这就如城墙己挡不住火炮的轰击一样,相反长城的目标明显,并不利于士兵的隐蔽,因此人民军的防线布置在长城以外2-3公里的地区,长城只是做为大后方。而防线是以形状不规则的战壕战线为主,并且在战壕边拉起铁丝网,拒木等等,还占据了附近的5个山头,布置各种火炮。在兵力分布上,以二团、五团的军队为主,分别驻守各部份防线阵地,九团做为总预备队。

而在海面上,在山海关海域随时都保持一艘穿越军舰,和勃兰登堡号战列舰、萨克森号铁甲舰以及两艘鱼雷艇驱逐舰一起组混合编队,现在轮值的是岳阳舰,并且一直前出到锦州海域,穿越军舰用无人机侦察俄军的动向,,并且每天都向山海关指挥部通报可以说俄军从锦州出兵,其动向就已被穿越者掌握。而勃兰登堡号战列舰、萨克森号铁甲舰都装配有4门280毫米巨炮,最大射程都超过了20公里,不仅可以给人民军提供火力支援,而且也是监视山海关的动向,一但发现山海关的清军对人民军有不利行动,就立刻炮击山海关。

时间不长,二团、五团、九团的团部成员,以及山海关的守将郑才盛、富顺、宋庆、马玉昆,连同张佩纶、李经方等人均赶到九门口长城,参加这次战前会议。

众人在遂道中落座,诸亚平道:“各位,指挥部刚刚收到情报,俄军的大队己经到了前卫镇,先锋军队己到了高岭镇,估计战斗就在一二天內就会开始,因此我命令各阵地立刻进入作战状态,所有部队均按布置,全部进入阵地布防,随时准备迎击俄军的进攻。”

三个团的团部成员立刻都起立敬礼,表示尊令。

这时郑才盛道:“诸将军,各位赶来帮我们守卫山海关,实在是感激不尽,不过我们原是山海关的守军,守土有责,不知道我们能做些什么?”

宋庆也道:“是啊,诸将军,贵方义薄云天,老夫也深感佩服,不过我们也不能只看着你们和俄军拼命,因此有什么我们能做的,还请诸将军尽管吩咐才好。”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山海关的清军相当配合人民军的行动,帮助人民军挖掘战壕,修筑防御工事,运送物资等等,确实是帮了人民军不少忙。不过从郑才盛的心里来说,做到这一步也就够了,至于和俄军交战,那是人民军的事,和自已无关,如果人民军打赢了,自己不妨跟上去捡点便宜,如果人民军输的,自巳则趁早开溜。人民军并沒有驻扎在山海关城里,而是在九门口外布置防线,也让郑才盛彻底放了心,因为这说明人民军确实没有反客为主,吞并山海关的野心,而且九门口距离山海关有20余里,一但人民军兵败,自己也有充份的时间逃跑,郑才盛己在山海关码头准备好了两艘火轮船,并且将一部份家财运到船上,随时都可以从山海关逃离。

但宋庆、马玉昆和郑才盛的心态却不相同,两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并且都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以及平定陕甘回乱、甲午战争等诸多大战,并与八国联军交战过,多少还有一些武人的血气之勇。当然如果要他们单独去和俄军对阵,肯定是不敢,但现在的情况不同,因为背后有海外华人撑腰。

随着山海关的人民军增加,由其是人民军的士兵们表现出的强大自信心,也极大的感染了宋庆、马玉昆,两人都是身经百战的人,尽管对外的战斗败多胜少,但眼光和郑才盛大不相同,看着人民军的士兵精神饱满、朝气蓬勃,而且令行禁止,军纪军风优良,与清军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而且还是有人民军以前的战绩为基础,因此两人也对人民军颇有信心


状态提示:第四七二章 山海关之战(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