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动(六)

孙志诚带着众土匪,推车赶猪羊,沿着河堤行走,一边走着,孙志诚还一边和身边的小土匪们说着“寨主太胆小了”,“海外华人有什么可怕的”之类的话。

原来自从华东政府在济南府开展土地改革的时候,在泰山总寨的老当家林深望就下令卧虎山、九如山的两个儿子,约束手下人的活动,不要和海外华人发生冲突。这到不是说林深望知道人民军的厉害,而是基于做为强盗、土匪默认的一条原则,不要和官府为敌作对。

在一般现代人的印像中,强盗、土匪当然都是造反派,和官府、甚致是和朝廷作对为乱的,其实这是把强盗、土匪和农民起义,后者才是真正的造反派,和官府、朝廷为敌;尽管官府通常都是将他们混为一团,当然在农民起义中,也会有不少的强盗、土匪参与,但这两者还是有十分明的区别。一般的强盗、土匪其实都是尽可能的避开官府,而将矛头主要是对准民间。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官府的注意力,不会招来朝廷的全力围剿,因此强盗、土匪想要长久的生存下去,由其是积年的老匪帮,都是尽量不和官府发生冲突的。当然中国古代的行政体系中,皇权不下乡的状况,也给土匪、强盗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

林家算是土匪世家,到现在己经是第三代,在山东的绿林中也颇有威望,到不是林家有多狠多强,而是谨守着不要和官府冲突的原则,因此林家的主要买弆是像城外的村庄索要粮食财物,绑架地主、乡绅索要赎俘费等,到也能够把山寨搞得颇为兴旺,而济南府虽然也知道本府的地界內有这一股强盗,但他们并没有来搔扰城市,也就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没有太放在心上。

相反有些寨子攻打县城、集镇,虽然当时的收获丰富,但却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发来大军征剿,反到是被灭了。到是林家的寨子虽然设在泰山,但却一直和官府相安无事,双方井水不防河水,结果反到长久生存下来,活得久本身就是资本,到成了山东绿林的第一号。

义和团在山东兴起的时候,也曾来拉过林深望,但却被林深望拒绝,因为他发现义和团的做法有违自己不与官府冲突的原则,后来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全力打压义和团,反倒是没有对林家下手。

当然海外华人的威名,林深望也听说过一些,不过他对海外华人的认识还是他们代表的是山东的官府,也就是说海外华人不过是第二个袁世凯而己,因此林深望基于以往的经验,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林深望对海外华人的土地改革并不感兴趣,只是按照以前的经验,海外华人也不会在城外久留,等他们折腾完了以,斤早晚还是要回城里去的,因此最好是暂时忍耐,等海外华人从各村庄撤出之后再做买卖,但是林深望没有想到的是海外华人可不是在城外暂时停留,而是扎下根就不走了,并且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大,村村都,因此一连几个月都没怎么做卖买,结果山寨里坐吃山空,到这时己实在有些撑不下去了。

而且山寨里一批少壮激进的年轻人对老当家的决定颇为不满,他们不懂得“不与官府起冲突”的道理所在,只是靠着一股锐气,无所畏惧,快意恩仇,也没有把官府、朝廷放在眼里,相反到是认为老当家做事缩头缩尾、瞻前顾后,搞得山寨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因此也是怨声载道。

这时林深望也知道手下的小匪贼们对自己的决议有颇多的不满,而且几个寨子也确实快撑不下去了,另外他对海外华人也很有些怨意,这帮人也太不懂规据了,怎么呆在村庄里不走呢?这不是成心和自己过不去吗?正好这时己到了秋收的时候,于是林深望决定向几个过去给山寨交納过粮食物资的村子索要物资,一方面是暂缓山寨之急;另一方面也是试探一下海外华人的态度,因为匪贼们都己经打听清楚了,这几个村子里都有海外华人。

北崖村就成了土匪们试探的第一个村子,因为孙贤禄住在这个村里,有意外事情也好联络,结果两天以后,村里竖起了像征接受的旗帜。

孙志诚就属于对林深望的决定不满的少壮派,而这次交接的顺利,更是助长了孙志诚的气势,在一路上都说林深望人老了,胆子却越来越小了,海外华人也没有了不起的。

不知不觉中,孙志诚的一行人来到了下河堤的路口,因为推着车辆,又赶着20头猪羊,因此众人前顶后拉,又陇赶着猪羊,顺着坡道走下了河堤。

而刚刚来到平地上,只见从路边的树林中一下子冲出了百余穿着灰绿色衣服,手持火枪的士兵将道路拦住。

孙志诚见了,也不禁大吃了一惊,因为这样的装扮,只有是传说中的海外华人的军队,而且看这个架式,显然是准备要打劫自己。

虽然孙志诚在山寨中属于激进人员,并没有把海外华人放在眼里,但眼前对方的人数不仅要比自己多出一倍,而且人人都有火枪,谁都知道这一仗是没法打的。因此孙志诚这时也不敢逞强,赶忙大喝一声:“风紧,大伙快呼。”

不过这时己经迟了,前排的人民军士兵举枪射,只听一排枪响,土匪们己被击中了10余个人,而其余的土匪都扔下车辆猪羊,四散逃窜。

枪声响起的时候,孙志诚只觉得左耳上一疼,原来是一颗子弹擦着耳朵飞过,孙志诚也不仅吓出了一身冷汗,连摸一下伤处都来不及,赶


状态提示: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动(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