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九十三章 天津战役(六)

两辆猛士车离开了部队之后,邱亚辉带领着剩余的战士,慢慢向八国联军的侧翼推进过去,准备从八国联军的软肋下手,不过在前进的过程中,邱亚辉也不断提醒战士们要沉住气,不要慌乱。

其实这时预备队的每个人的心里都十分紧张,因为他们全部都是第一次上战场,虽然有些海军士兵曾随军舰参加过战斗,但那时毕竟是坐在军舰里,对着显示屏,操作机算机,按几下电钮就行了,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荷枪实弹的战场。而战斗预备队的成员到是都由退役的陆军士兵组成,更是没有实战经验,虽然他们都想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打一仗,但真正来到战场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却都不自觉的发起紧来。

而且随着枪声越来越近,不少人的呼吸急促,就连握枪的手也不由自主的发起抖来,手心里全是汗水,包括军衔最高的现役上校方斌在内,也是一样,将手在迷彩服上擦了好几次。

而且除了紧张之外,这些人的素质毕竟也不能和作战部队相当,加上现在又是在黑夜中,因此难免会闹出一些动静来,好在是这时八国联军正在全力在和阻击部队作战,而且枪声响成一片,将这些动静都掩盖了过去,到是没有人注意到,又有一支军队己经从自己的侧翼逼进过来。

在不知不觉中,部队己经向前推进了近千余米,空气中己经充满了浓烈的硝烟味道,而且借助夜视仪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大约三四百米远的地方,八国联军士兵的身影。

邱亚辉赶忙举手示意全军停止前进,不过身边充满了“呼呼” 的喘气声音,邱亚辉知道这并不是身体上的疲惫,而是心理上的紧张所置。不过这种紧张情绪,是初上战场的军人共有的特点,并不是说几句“别紧张”“ 放松” 就能够解决的,自己也就是这样过来的。等战斗打起来了,就什么紧张都忘了。

因此邱亚辉也懒得再说什么,只是低声道:“大家隐蔽,准备战斗。”

好在是队伍里还有几名有实战经验的战士,在这些战士们的帮助下,所有人都早地方隐藏了起来,而就在这个时侯,只听在八国联军的背后忽然响起了一阵密集的枪声,原来是两辆猛士车绕到了八国联军的背后,用车载的86式机枪向八国联军展开打击,而八国联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顿时伤死一片,队伍也有些乱了起来。

邱亚辉见状,立刻大吼了一声:“打,狠狠的打。”

说着举起己经挂好了榴弹发射器的95步枪,首先向八国联军射出一发枪榴弹,只听“轰” 的一声,榴弹落到人群中爆炸,一下孑炸死了五六名联军士兵。

而其他的士兵也都纷纷举枪射击,方斌只觉得热血上涌,仿佛又回到了在部队里的岁月,猛然吼叫着从掩体后面站了起来,端着95步枪,向八国联军展开好猛列的射击。

“嗒嗒嗒嗒!”

95步枪pēn_shè出一道火舌,但还不等方斌的吼叫结束,只听枪声哑然而止,连续发出“咔咔” 的声音,原来是在几秒声的时间里,将一个弹匣给打光了。

方斌这才冷静了一点,赶忙又蹲了下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新弹匣换上,而就在这时,只听头顶上连续传来了两声“卟卟” 的声音,有几块土砖落到方斌的头盔上,方斌仰头一看,只见自己藏身的土墙被打出了两个小缺口,如果自己这会儿还站着话,恐怕是不死带伤。

不过方斌再看看自己左右,所有的人都在向敌军射击,枪声仍然响成了一片,原来绝大部份人都和方斌一样,一开始就是一阵猛射,把什么都忘记了。因此方斌也深吸了一口气,猛的又转过身来,继续向八国联军射击。不过这时方斌的情况也稳定多了,沒有像刚才一样,不顾一切的疯狂扫射,而是将95步枪架在土墙上,并且釆用短点射的方式,尽可能瞄准射击。

但能够向方斌这样很快稳定下情况的人并不多,有不少人打光了弹匣之后,换一个弹夹继续扫射,有人甚致一口打光了四五个弹夹,结果不一会儿就发现把子弹都打光了。

原来一名海军陆战队的士兵配带一个基数的子弹是三百发,分为十个弹夹,而在战斗中极少使用连射模式,一般是用三连发的短点射,否则以95步枪的射击速度,不用十分钟就可以将十个弹夹全部打光。而预备队的士兵每人只配备六个弹夹,像这样乱射,当然是很快就把所有的子弹都打光了。

但这也造成了在短时间的密集打击,这就给八国联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八国联军的指挥官鲍尔上校也有些心惊肉跳,原来以为只是义和团的余部来袭击天津,但也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自己这四百多人,足以应付局面了。却没有想到才走到海光寺附近,就遭到了敌军的顽强阻击,而且敌人的火力之强,是与清国的军队交战中前所未见过的,更不要说靠血肉之躯向上冲的义和团了。

双方激战了二十余分钟的时间,八国联军己阵亡了二十余人,虽然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五十余米的距离,但对方的抵抗依旧十分激烈,因此鲍尔也越打越心惊,这支军队绝对不是义和团,鲍尔当然不是无人之辈,马上就想到攻占大沽口的那支神秘的军队,那么这支袭击天津的军队会是同一支军队吗?

而就在这时,首先是八国联军的背后遭到打击,由于猛士车轻便灵活,移动速度快,而86式机枪的火力也十分猛烈,


状态提示:第九十三章 天津战役(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