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黄巾张狂>第67节 愿吃苦中苦

张狂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却泛着苦味。

他可是真不愿去兖州,与汉军主力硬碰硬的干一仗。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说了不算。

管亥何许人也?被“大贤良师”张角,夸赞为“太平道第一高手”多年,在黄巾军中,乃至整个天下间,都是威名远扬的存在。而且,他身为张角座下八大弟子之一,信望极高,在太平道中的地位,也绝非张狂可以相比较的。

更不用说,管亥这一生,教授弟子无数,就连张狂本人和周仓,都得叫他一声师傅。如果张狂不同意,只怕管亥开口喊上一声,张狂手下那些将士,不管是来自“波才帅”残部的,还是从一开始就跟随张狂的,都会干脆的抛弃张狂这个渠帅,转而跟随“管亥帅”,踏上西去的道路,主动去找汉军的麻烦。

这些都还不算什么。反正,只要典韦、臧霸、于禁这些人才还留在自己身边,张狂其实对那两千来普通士卒,并不是太在意。

但是,真要是出了这样的事情,张狂就会被周围的人认为,是一个不遵上命,不敬师长,背叛教团,恣意妄为的小人。

这,才是对张狂最大的打击。

当世重名声。而良好的名声,首先来自良好的道德。别的不说,光看官府,在召集人才时,都是以“举孝廉”为主,就可见一斑。

如果张狂的名望大坏,不单以后别想再召集其他人才,就连现在已经跟随在他身边的这些人,也未必会继续追随。这样一来,除非张狂以后找个地方,改名换姓,苟且偷生。否则,基本上没有任何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随便举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吧。

第一个告发太平道起义的唐周,同样也是身为张角座下八大弟子之一,执掌“巽”部的太平道教众,本人才能卓越,风度不凡。

但是,当他一朝做了叛徒,出卖了“太平道”起义的机密,立刻就成为太平道最为痛恨的叛徒。凡是太平道信徒,对此人的痛恨,还超过了对任何一个汉室官吏的怨恨程度。

而汉室朝廷的官员们,也因为唐周的行为,对他极为鄙视。即使唐周身为镇压黄巾军起义的一大功臣,也没有给他任何好处。

根据张狂两世为人的见闻,这样一个能力超强的人才,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论是当前,还是后世,张狂都从来没有听说过此人的任何后继消息。

张狂自然不想成为唐周第二。而且,在得知管亥即将到来的消息之后,张狂在反复思量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巨大的弱点。那就是……

——名望不足!

在未来的规划中,张狂是想要继承“大贤良师”张角的名望,用于号令数年以后再次兴起的青州黄巾军和徐州黄巾军。

可是,凭借张狂目前在泰山附近,闯荡下的那点儿名望,能够压制得住几年后那些拥众数万、甚至数十万的黄巾军首领吗?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招募人才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名望,谁会来投奔一个天知道是谁的无名小卒?

别看天平军现在拥有周仓、典韦、于禁、乐进、臧霸等历史名将,似乎是人才济济的样子。但是,仔细回顾一下,这些历史名将,全都是机缘巧合之下,外加上张狂竭尽全力的诚心招诱,有些还使出了非常的手段,才甘心成为天平军中的一员。

但是,直到现在,主动来投奔的人,也基本上是些贫民、流民。几个月下来,张狂还没有在主动投奔者中,发现什么像点样子的人才。

当今乱世,身为黄巾军中的一员,想要出名,除了与敌人们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似乎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只要本部的兵力不多,即使名头大一些,想必也不会被汉室当做眼中钉来处理吧?

若是实在不行,到时候,带着天平军向哪个山头上随便一躲,想来皇甫嵩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闲心,来搜捕一支藏身在深山中的“残军”吧?

话说回来,张狂心中反复思量一番后,发现这一路上,也是风险伴随着机遇。所以,他决定,冒一回险,看看在这一路上,是不是还可以再收罗几员三国名将。

富贵险中求!

做出了这个决定,张狂心中如释重负。当他把即将出兵的消息传达下去之后,天平军将士们也都一个个欢声雷动。

这一个多月的闲居,让张狂手下这些,或者野心勃勃,或者忠心太平道的战士们,憋得极为难受。如果只是呆在泰山这个山区险地,坐观外界的成败,未免也太对不起将士们那一颗颗要求上进的心脏了。

军中第一要事,当以粮草为最先。

一万三千斛粮食,一百三十头羊,四十头猪。这是张狂在计点自己的物资之后,赠送给管亥部黄巾军的粮草。天平军如此大方,让管亥军在羡慕之余,也极为感激。

要知道,对于黄巾军来说,向来不是愁没有人,没有兵器,只是愁没有足够的军粮。只要手中有粮,为了混一个肚儿圆,绝对有不少贫无立锥之地的流民愿意加入黄巾军。而接受了张狂军的大方捐赠之后,管亥军也就不好意思,再去打天平军剩余物资的主意了。

当然,到了这一步,对于将张狂所部收编的想法,也被管亥果断的抛弃了。只要张狂遵循“大贤良师”的指示,起兵救援“卜己帅”,管亥就既没有名义,也没有实力吞并张狂部。

对于这般大方的捐赠,天平军内部也有不少


状态提示:第67节 愿吃苦中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