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样的进步,总是有些代价的。
如今的天平军,人员数量不过将将达到两千。减少的那数百人众,有死去的,有伤退的,自然也免不了逃离的。然而,能够追随张狂到现在的,都可以说是“革命意志坚定”的“太平道积极分子”。
“一群土鸡瓦狗!”
张狂不屑的评价着谷城县的守军。根据太平道内应的消息,这座大型县城中,拥挤着上万人的丁壮,和两千左右的县兵。然而,拥有这样庞大兵力的谷城县县令,在面对不过两千人的张狂部黄巾军时,居然连出城一战的勇气都没有!
“若是鲍信做县令,只怕我军就得想办法绕过这谷城县了!”
军师王果如是回答。其余诸人,对此也表示赞同。这一路上,天平军作为大军的先锋,屡次与鲍信所部接战,当然清楚这个鲍信、鲍允诚,到底有多么难缠。
想到与鲍信部的屡次接触,张狂也不由得有些头大。从被俘虏的兖州州师士卒口中,他还听到了“陈宫”这个久仰的大名。在两军的纠缠中,天平军可以说是吃亏多,占便宜少。很多时候,张狂是硬靠着手底下猛将多,以力破之。
“还是吃了没谋士的亏啊!”
在心里,张狂不止一次的这样抱憾。
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当前这个年代,猛将还有些出自贫寒的。可是谋士这一块的人才,就基本上被高门大族给包圆了。毕竟,作为一个合格的谋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得博览群书,见多识广。
由于当时的书籍,主要还是用木牍竹简来记录,成本极高。所以,凡是能让子弟识得了字,读得起书的人家,至少也要是一户家产达到十万钱的中人之家。
这种薄有资产的人家,向来是每一个朝廷的基本支柱。想要让这样的中产之家,参加造·反这样的高风险活动,通常就得先得让他们破产。
遍数整个三国人物谱,根本就找不到真正是出生于赤贫的谋士。就算是如郭嘉、徐庶这种被算作寒门出身的谋士,所谓的寒门,也只是与那些高门世家相比较,显得比较落魄的小地主。如果与汉时的普通民户作对比,这些“寒门士子”,也是属于被升斗小民们仰望的存在。
“光是鲍信,也就罢了。可是再加上一个狡计百出的陈宫,说不定还真能挡得住我军的前进……”
说出这番话的,是年少气盛,却又颇有心计的臧霸。
“要是我军,也能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