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唐岁月>第26章 弘文馆讲学

很快,卢显他们的机会就来了。

李世民决定效仿战国时的齐国稷下学宫,让方煦在弘文馆,公开和那些不服的士子辩论。

今天,弘文馆热闹是必须的。

来的人,都是大名鼎鼎、威名赫赫、臭名昭著的,额,最后一个词是程老流氓的专属。

你问,人家文人聚会,学术辩论,他个武夫来干什么。他会告诉你,老子乐意,老子来看文人撕逼的。

杜如晦、房玄龄、孔颖达、虞世南、许敬宗……都来了,而且凑成了,一个串子——李世民的十八学士。

神童诗里有: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十八学士步瀛洲说的就是他们。

一上来,卢显就将矛头对准了方煦,火力全开,“学生卢显,对方大夫飞诗文是很钦佩的,不过,敢问方大夫,年齿几何,可曾及冠,是和出身,就敢著书立说,为童子启蒙,半天下师?”言下之意,你方煦也就学习诗作作文章去吧,著书立说,岂是你能染指的。

方煦,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装那什么的,向前迈了七步。还回头,向孔颖达等人那边,问了句,“适才,我迈了几步?”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对望一眼道:“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这小子今日也想七步成诗不成?”

“即使七步成诗,这局也难解。”褚遂良回道。

没错,方煦同学又要抄了,而且这回抄的,可是鼎鼎有名的。

虽然字数也不少,不过想到,语文课本上的背诵全文,就知道难不倒方煦同学的。

有猜到的吗?这回方煦同学抄的是,韩愈的师说,不过让方煦给修改了,并加入了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一小部分。

师说

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师说被方煦用在这里,也在此时,只能说,恰如其分,恰逢盛会,恰……,好吧,我没词了。

只听,方煦装那啥的念道:

“师说

贞观二年春。

半闲公晨入弘文馆,受诸生责难。太学生卢显,以“何为师,师为何?”问焉。(画外音:自己称自己为半闲公,真是有够自恋的。)

孟子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自魏晋以降,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今有方煦,观蒙书不显,故奋不顾流俗,犯笑侮,作《半闲斋读书笔记》,以启蒙族内子弟,无意流传。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煦以是得狂名。

诲之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老子、郯子、苌弘、师襄,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无长幼,达者为先。如是而已。”

虞世南道:“此乃千古雄文。”

孔颖达道:“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今有方煦七步成文,堪称千古佳话。”

杜如晦道:“‘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出自《孟子?离娄上》。这小子的学问功底还是很扎实的。”

李世民不甘落后的道:“人益不事师。言师道衰落,不事师的坏风气由来已久。今之世不闻有师。以为狂人。言今之不事师的风气更坏。”

这下,方煦是真的,要名扬天下了。

如此文章,压迫的卢显等人,根本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方煦还恶趣味的,把卢显的名字给写了进去,这可真是让卢显作千年的反面教材了。

我们的方煦同学就是如此的快意恩仇。

而崔铭、郑铸等人则庆幸自己没有出头,负责这名声可就完了。


状态提示:第26章 弘文馆讲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