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历史咨询商>第二十九章 银城决战(一)

隋炀帝不知道李靖是谁,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韩擒虎已经死去多年,所以他的外甥,又有多少人会记得?

不过,很快,李靖的大名就会名扬天下,成为一代名将!

此时,在长城脚下,突厥人的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南杀了过来,一路上他们旌旗遮天蔽日,牛羊和战马更是连成了线,一眼望不到尽头。[

和中原汉人的军队不同,突厥人不种地,草原上也不能种地,不然的话就容易风化,因此他们的粮食就是这些牛羊牲畜,汉人打仗后面往往跟着好几倍人数的后勤部队,如民夫将粮草和武器运到距离战场不远的地方,再由武装士兵护送他们运到军营去,而在突厥人这里,他们就是依靠着牛羊来维持,所以往往南下打仗的时候,突厥人会有意识的将他们的主体部落向南迁徙,这样的话,等到他们出征的时候,就能够就近从部落里面带够足够数量的牛羊,走一路吃一路,打完仗有多的就带回去,实在带不回去的,还能够派些人假装是胡商,卖给南方的汉人,顺便还能换到生铁、布匹和茶叶等东西。

因此,三十万突厥大军的队伍里面,跟着好几十万头牛羊,大部分都是羊,少部分的牛不仅可以食用,也能用来负重。

始毕可汗对于什钵苾未能完成自己交给他的任务感到非常的失望,他的军队足足有十万人,虽然隋军在银城驻扎有五万人,后来又来了两万人的援军,但是这并不是他失败的理由,十万人不仅损失惨重,而且还将失败的坏消息传遍了整个大军,也让隋军的信心提上了不少。

始毕可汗出征时曾信心满满,但是此时他却已经不如之前那么有信心了,隋军以少胜多,特别是他们骑兵的战斗力远出他的想象,根据败逃回来的士兵们描述,隋军似乎装备了一种新式的弓弩,能够在马背上进行连,这意味着他们具备很强的游斗能力,始毕可汗一直都很羡慕汉人的先进工艺,特别是在制造武器这方面的科技,比如复合弓、手弩、大黄弩和床弩,甚至是投石机等等武器,这些草原上都没有,草原上的骑兵也不擅长使用这些武器。

不过如果他的骑兵能够装备这样的弩箭,哪怕是复合弓的话,那么突厥骑兵的威力只怕是立马就要大大提高一个档次了。

不过眼下他已经是骑虎难下了,他派出使者,去跟裴矩接触,裴矩是他的老熟人了,彼此之间都知根知底,他直接陈述了自己想要的,那就是突厥自治,不在听命于隋朝,更不用向隋朝皇帝称臣,而且他要求隋朝开放边境的城市,作为双方的贸易地点,不得限制包括生铁和其他一些草原必须的物资的供应,同时也不能限制双方人员的流通。

裴矩老谋深算,当然明白他想打什么主意,他想得到草原继续的生铁用意打造武器,而此时中原正在爆内战,各地狼烟四起,如果开放了边境的话,只怕会有大量的百姓会逃亡没有战事的草原,这些人过去肯定会带给突厥人更先进的技术,这样一来,突厥人便可以趁着中原内乱的机会,进一步的展壮大,而且武器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到时候就算是中原的内乱结束了,只怕朝廷也无力解决这个北方的强敌。

因此,裴矩直接拒绝了始毕可汗的这几个要求,并且勒令他立即撤兵。

隋军表现出来的强势领始毕可汗隐隐有些担心,但是他不能就这样两手空空的回到草原,那样的话不仅会对他的威望有损,而且还会错失一次大好机会。

最终,他决定会师南下,既然隋人不愿意和平,那么他决定赐予他们战争,正如他们所愿。

突厥人的三十万大军兵临城下,隋军也枕戈待旦,双方一触即。

始毕可汗见隋军弃城不守,却要在城外跟自己决战,虽然他们修筑了大营,但是隋军却在城外列阵,看起来似乎要摆开架势跟自己决战,这倒是有趣。

始毕可汗吸取了上一次什钵苾的教训,他让大将阿史那·忠云领五万骑兵,护卫左翼,让古尔都·石珂领兵五万,掩护右翼,在中间集结十万大军,直捣黄龙,后面再埋伏十个万人队,负责在大军和隋军碰撞在一起之后,冲击隋军的防线,两翼的骑兵迂回包抄,将隋军赶往中间,这样的话隋军的十几万人就很难找到作战的空间,他们人数不少,但是骑兵却不多,因此在机动力方面根本比不上突厥大军。

始毕可汗的这个战术可谓是草原骑兵一直都在使用的战术,只不过到了后来,蒙古人将其稍微的做了一下改动,将中军冲击改为了两翼出击,这样的话敌军必定也会出动两翼的军队,然后他们中间的空档就会出来,失去了骑兵保护的中军往往会在蒙古人的骑兵的攻势之下一触即溃,败退的非常快。

裴矩是文官,虽然也曾经指挥过一些战斗,但是像这样规模达到四五十万人的战斗,他自知驾驭不了,于是便将作战的指挥权交给了屈突通,屈突通以善守著称,在历史上他在兵力极度不足,而且手下的士兵军心不稳的时候,愣是在唐军的数次围攻之下都坚守住了河东,致使李渊只能放弃河东,走河西进入关中。

而这一次,屈突通排出来的阵型非常的普通,甚至是有些平庸了。

他将隋军紧紧的集结在一起,三万骑兵全部放在了左翼,交给李靖指挥,这支部队并不参与防守,他们的任务是进攻,因此他在左翼另外布置了两万弓弩手和一万盾牌兵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银城决战(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