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隋军准备充分,他们水陆并进,陈棱亲率两万大军进攻安养,安养县是襄阳北边门户,在三国时期名叫樊城,跟襄阳城只隔了一条汉水。
樊城的守军人数不多,萧铣并没有打算坚守樊城,和襄阳相比,樊城尽管位置重要,但是它的防御却远不如襄阳。
隋军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将樊城拿下来了,而在襄阳城头上,见识了隋军恐怖的攻城能力,和种类繁多的攻城设备之后,梁军将士心里面都有些发慌!
此时的汉水,就是后世的汉江,汉江在后世经过人工改道,因此在武汉段注入长江的河口并不显得很宽,只有两百米左右,枯水期甚至连一百米都不到,很多人都以为汉江名不副实,其实汉江最宽的地方是在襄阳段,河水的宽度即便是在枯水期也有一千五百米以上,而此时占据了安养县之后,隋军便以此为依托,从将战船陈列在襄阳的北面,利用战场上的投石机不断的向城中发射火球,隋军的投石机技术十分的成熟,在汉代投石机的基础之上还经过了一番改动,尤其是加长了力臂,使得其射程和承载量都大大提升。
但是襄阳城里面也有投石机,因此双方你来我往,打的十分热闹。
而下陆地上,隋军的攻势却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因为他们的攻击面只有一处,所以守军几乎倾尽了全力,全都驻守在西边城墙,使得隋军几次攻上城头都很难突破,梁军虽然战斗力不如隋军,但是他们的人数却更多,加上又是防守,所以劣势也得到了弥补。
隋军一连进攻了三天,一共付出了八千余人的代价,却依旧没能拿下襄阳城的外城,他们带来的云梯和塔车此时几乎已经是全部被摧毁,隋军士气低落,而从江陵城顺流而下的西梁军已经逼近了江夏了,这使得他们的后勤压力大增,无奈之下,陈棱最终只能放弃安养,率兵回援,以解江夏之围。
这一战可以算是打了个平手,尽管梁军击退了隋军,但是他们作为守方,付出的伤亡代价居然比进攻的隋军还要多,一共有超过一万人战死,受伤的军士不计其数,而襄阳城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萧铣不敢想象,如果隋军向西增加了兵力,那么到时候他还能不能守住襄阳,还能不能收住江汉,因此,他对杜伏威的倡议第一时间就表达了赞成的态度,并且谋划出兵走陆路进入江淮,参加组建联军。
天下间此时一共有六股较大的实力,一个是西边占据长安的李唐,一个是实力大损的大隋,还有就是占据河北大部分地方的窦建德,然后是占领河南和山东一带的李密,向南是盘踞江淮一带的杜伏威,向西则是占据巴蜀和半个江汉的萧铣。
这其中,隋炀帝率军逃到扬州,对李唐、李密两股势力最为有利,对窦建德而言有好有坏,而对杜伏威和萧铣而言弊大于利。
隋军一走,洛阳城的防守必然会空虚,看隋炀帝的这个动作,将朝中的一般大臣甚至是他自己的很多生活用品都带上了,这分明是有迁都的打算,所以无论是李唐还是李密,都对洛阳城垂涎三尺,只等隋军一出城,他们就准备兴兵进攻洛阳。
既然是军事行动,那么他们自然不希望分兵去组建什么联军,要是万一联军真的把隋军又赶回了洛阳,那岂不是对他们争夺洛阳造成额外的困难吗?
所以李密对此反应冷淡,象征性的派出了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前往,而李唐是贵族势力,不是农民起义,所以他们对参加这样的会盟是毫无兴趣的,有这样的时间还不如想办法去争夺一下河西走廊呢!
而至于窦建德,他此时正在跟幽州的罗艺打的你死我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而隋炀帝东巡,对他而言的好处就是朝廷大军一离开,就不会再派兵进攻他的河北了,而坏处则是给他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那就是罗艺。
罗艺此时兼领幽州和营州两地总管,手中兵精粮足,实力十分的雄厚。
河北是这一次天灾的重灾区,因此有非常多的难民需要安置,而河北并没有像李密攻占的兴洛仓那样巨大的粮仓可用,不过因为之前东征的缘故,所以隋军从各地征调了很多的粮食到幽州来,这些粮食主要集中在涿郡,而此时这些地方都在罗艺的手中,这里面一共有大小仓库不下百余座,其中不仅有粮食,还有数不清的其他物质,包括兵器、铠甲、气质和军服等等物质,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的攻城和守城器具。
罗艺在占据了幽州之后,立刻开仓放粮,收买民心,这一招果然奏效,幽州和营州两地的百姓对他可谓是歌功颂德,爱戴有加,这使得罗艺的势力迅速增强,军队也越来越多,窦建德一直在惦记着涿郡的这些物资,见罗艺以此发展壮大,不要心里十分担心,担心时间拖得越长,罗艺就越难以处理了,于是他便急急忙忙的向罗艺的隋军进攻,想要逼迫他撤出幽州,逃到中原去,毕竟在宇文述和屈突通都从河东撤走了之后,罗艺在幽州实际上已经成了一支孤军了,而此时来护儿也被炀帝调到了通济渠去整编水军,为他自己保驾护航,所以就连唯一的海上逃跑路线,都已经没有了。
但是此时如果隋炀帝撤走了的话,那么罗艺的退路就等于是被彻底的切断了,这就会更加坚定他驻守在涿郡的想法,让窦建德的计谋泡汤。
权衡利弊之后,窦建德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反而是想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