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技之长,也应选用。
各类优秀人才全都被举荐任用,而没有被弃置的人才,靠这来追求天下大治,大概不会是遥远的事吧。
有具体职务的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应当按照法令在规定的十项科目中荐举人才。
只要有一项合要求即可,不必求其全能。
朕要不按寻常的次序,根据各自的才能提升他们。
那些现任的九品以上官员,不在被举送的范围之内。
十八日,皇上到北方巡视。
十九日,任命刑部尚书宇文弼为礼部尚书。
二十日,命令百官不许践踏损害庄稼,遇到须开辟成道路的田地,主管官员应核算被占土地的收成,就从附近的仓库拨粮食赐给被占土地的主人,务必从优酬偿。
二十一日,皇上住在赤岸泽,用牛、羊、猪三牲祭奠已故太师李穆的陵墓。
五月初九,突厥启民可汗派遣儿子拓特勤入京朝见天子。
初十,征调黄河以北十余郡的成年男子开凿太行山,直达并州,以使驰道畅通。
十八日,启民可汗派遣他的侄子毗黎伽特勤来京朝见天子。
二十三日,启民可汗派使者请求允许他入塞,奉迎皇帝车驾。
皇上不允许。
癸酉,有彗星进入文昌座上将宿,众星都动摇了。
六月初四,皇上在连谷打猎。
初十,下诏书说:行孝道、祭先祖,是最高的道德;把祖庙建高建大是最大的礼节。
然而质朴与文采在不同时代各有所重,增减变易因时而异,坑儒焚书使学说毁灭,文献典籍散失,典章制度埋没,有关宗庙的制度,经师的说法各不相同。
所以应立多少代祖先的庙,谁也说不清楚。
祖先们是应同在一庙中连室而居,还是每人各主一庙,也没定准。
朕获得奉祀祖宗的权利,恭敬地继承帝位,长想庄严地祭享祖先,使祭祀大典隆重。
为此,与众多居官任职的人商议,广泛访问儒士。
大家都认为高祖文皇帝承受上天的圣明之命,拥有华夏,拯救了四海的生灵,革除了百王的弊政,抚恤囚犯,减缓刑罚,人民都得以顺遂他们的习性,减轻徭役和赋税,家家户户全都安居乐业。
国家完整安定,车轨、文字统一。
中原文明向东流传,向西传播,没有不信服的。
往江南征伐北方人的仇敌,江南人民获得重生。
乘风驾橇的边远地方,历代帝王不曾去过,头上梳辫、前襟向左开的少数民族区域,声威和教化很少传播到。
现在这些地方的人无不到关塞叩头请降,到朝廷跪拜称臣。
译文交换无时断绝,书信往返每月都有,收藏兵器,停息武备,天下太平。
祥瑞吉利的征兆屡见,内外安福。
这真是太宏大壮美了,无法用言语表达。
朕又听说,道德淳厚的人,他的福泽能流传后世,治事明察的人,他的礼节繁多。
因此周朝的文王、武王,汉代的高祖、光武帝,他们的法令制度卓异出众,他们的谥号都很显贵高尚,这难道不是依据实情加以称述,亦即尊崇德高望重之人的意思吗?高祖文皇帝应当另立庙宇,来表彰他崇高的道德,仍遵守每月祭祀的规矩,以表达朕孝顺的心怀。
有关部门要按时建造,一定要符合典章制度。
另外声名地位既异,所用的礼仪也要有不同。
古时天子建立七代祖先的庙,这在前人经典中已明白记载,诸侯二昭、二穆,共立五代祖先的宗庙,礼仪有差别,所以古时以庙多为贵。
往昔帝王的礼仪,如今可以沿用,还要传给后代。
十一日,皇上住在榆林郡,启民可汗前来朝拜。
二十日,吐谷浑、高昌等国都派使臣来贡献土产。
二十七日,皇上登北楼,观看人们在黄河捕鱼,随后宴请百官。
秋七月初四,启民可汗上表请求改变服饰,沿用汉族的帽子和腰带。
下诏规定启民朝见皇帝时可不自称名字,地位在诸侯王之上。
初七,皇上在郡城东设大帐,帐下设仪仗、卫队,竖立旌旗,宴请启民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表演散乐杂技助兴。
依等级赏赐启民及其部落成员。
十九日,杀光禄大夫贺若弼、礼部尚书宇文弼、太常卿高赹。
尚书左仆射苏威连坐免职。
征调成年男子百余万人修筑长城,西到榆林,东至紫河,十天就停止了,死亡民工十分之五六。
八月初六,皇上车驾从榆林出发。
初九,启民装饰庐舍,清扫道路,等候皇上的车驾。
皇帝驾莅他的帐蓬,启民捧杯为皇上祝寿,皇上留下宴饮并厚赐他。
皇上对高丽使者说:“回去后告诉你们国王,应当及早来朝拜。
不然的话,我要和启民一起去巡视你那国土了。”皇后也驾临义城公主的大帐。
十三日,启民可汗回突厥。
十七日,皇上进入楼烦关。
壬寅,停留太原。
诏令营建晋陽宫。
九月十三日,停留济源。
驾临御史大夫张衡的住宅,酒宴极为欢乐。
二十三日,到达东都。
二十六日,任命齐王杨日柬为河南尹、开府仪同三司。
二十七日,任命民部尚书杨文思为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