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一的晚上分外热闹,老太太为了迎接三房的到来设宴,在松鹤堂的大厅里。
六姑娘珍清好些了,毓清便拉着她一同来了。
八爷往毓清跟前一站,警告道,“姝清妹妹刚回来,你莫要寻她的晦气,让祖母不高兴!”
毓清撇撇嘴,不悦道,“我是那样的人吗,还有你送的什么东西,怎么打不开?”哼,没给钥匙,谁知道你是不是故意的?
“怎么会,九妹妹你的人是不是太笨了些?”
“是八哥哥你没给钥匙!”
八爷疑惑便去问下人,回来后摸摸鼻子,很是不好意思,转而和六姑娘寒暄。
“八爷,九姑娘,六姑娘可是净手了?”宝雀笑着问道。
“都未曾。”八爷说道。
宝雀指挥着丫鬟端来水盆,侍候着三人净手。
老爷爷少爷一桌,老太太太太奶奶加上毓清和姝清一桌,剩下的庶女们一桌子。
首先七姑娘环清不乐意了,她和六姑娘珍清一起也就罢了,偏偏和四房的那些未曾排上序齿的丫头一起,她快要疯了,一顿饭下来就没吃什么。
“九姐姐这个耳坠很好看,哪里做的?”姝清一双杏眼微眯,望着毓清问道,“我也想做一双。”
众人纷纷往毓清的耳坠上看去。
毓清放下筷子咽下口里的饭菜,“是我娘为置办的,也不知道哪里做的。”
姝清脸色一变,又是陶氏!陶氏到底留给她多少好东西!
“怪不得!”姝清一笑。
“姝清妹妹头上的绢花很是别致,妹妹戴着很好看!”毓清记得当时自己还问她要要戴几天,姝清答应了,要毓清的耳坠作交换,毓清答应了,结果姝清把她的耳坠弄没了。
“真的吗?”姝清一笑,眉眼弯弯,唇红齿白,年纪轻轻就显露出美人的特质,真是令人羡慕,毓清暗自叹了口气。
“真的,妹妹皮肤白,大红色绢花映的妹妹更好看。”
姝清微微害羞,“姐姐也挺好看的。”
三奶奶姜氏一笑,“两位妹妹都是美人儿,等过几年提亲的人定会踏破咱家的门槛。”
毓清低低头,和姝清一起说了句,“三嫂真是取笑人!”
老太太正和四太太说着话,四太太道,“这胎很是安稳,没怎么吐,你说怪不怪?”
“这有什么怪的,华哥儿那会儿不也是没吐,一下子生出大胖小子。”老太太说道。
“可不是?四弟妹这次没准儿是个哥儿,”大太太笑道,“四弟妹好福气。”
“听着四弟妹这么说,我可要备着大礼了,”三太太说着,给四太太夹了菜,“回去将箱子底翻出来瞧瞧,那个儿适合我的小侄子。”
几位太太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老太太瞧着三奶奶一阵落寞,便安慰道,“别着急,孩子的事情是急不来的。”
三奶奶姜氏眼圈一红,“我知道了祖母。”
老太太拍了怕她的手,叹了口气,“赶明儿让林大夫给你们两口子调个方子。”
“谢谢祖母!”
八爷瞧着这边很平静,便放心下来,蓝清问道,“八哥哥张望什么?”
“没什么!只是你学的如何了,明天我们比试比试,正巧大伯父在家。”
“比试就比试,谁怕谁!”
大爷元清笑倒了,“你三个的学问才好着呢。”
“是啊,三哥中了举人,排名靠前,三哥你会不会中前三甲?”蓝清一脸羡慕的问道。
“~~~”华清扔了一个花生米,正巧打在蓝清的额头上,又喝了挽救。
“得得,咱们等着就是,到时候就知道了。”大爷说道。
蓝清摸摸额头,又和八爷说了起来。
用完膳姝清和蓝清围在老太太身边说着海南郡的趣闻,逗得老太太大笑。
“海南郡气温高,这个时候还有人在河边洗衣裳呢,河边的有个湖泊里的鱼足足有十斤呢,只是可惜了做来不好吃,”姝清想着当时的情景,认真的说着,“海南郡产凤梨酸酸甜甜很好吃,只是这个时候天气凉了不产了。”
“我也爱吃凤梨,上次给祖母带来的,祖母可是尝了?”蓝清也凑着趣问道。
“上次那次带着好些东西来,你娘说路上遇到歹人都抢了去,没留多少东西到府里。”
“只是可惜了,”蓝清有些沮丧,祖母没吃过就不能产生共鸣,“不过明年父亲还要在海南郡呆上一年,倒是侯给祖母捎些来是最好不过了。”
毓清吩咐丫头添些茶水,又上了果子和糕点儿,一切有条不紊地,四太太看见了便感慨,“九丫头如今长进了,做事有板有眼了,不像姝丫头还是个爱玩闹的孩子。”
老太太看着毓清的身影,笑道,“孩子一天天长大了,自然就懂事多了。”
“府里请了宫里来的嬷嬷,今儿怎么没见到?”
“白姑姑近几日身子不舒服,等过些日子就见到了。”
四太太想到是为珍清那个庶出姑娘请来的便有些不满意,刚要说什么,老太太开口,“姝姐儿回来了就跟着白兰姑姑一起学习。”
四太太满意起来,端起茶碗喝了起来,又吃了不少点心。
静萱年纪小才五岁自然什么都好奇,问着姝清很多没见过的没听过的趣闻,姝清又说了些。
姝清让蓝清陪着静萱,自己坐到毓清身边。毓清只比姝清大六个月却是大了一岁,只因着毓清时腊月的生日。
“九姐姐也不说话,弄得姐姐好疏离。”姝清嗔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