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君绾回到营帐,紫英也醒了。
“小姐,发生了什么事?”
萧君绾缓缓坐下,万分担忧:“钦城被卫国偷袭了,里面只剩下两万守军,还不知能不能守得住。”
“王爷谋略过人,应该能守住吧。”
“事出突然,而且王爷下令这里的军队不能撤回援救,也就意味着,守卫钦城一战,只能靠城中的守军。”
“虽然我不懂行军打仗,可是当年燕国打祁国的时候来的是十万大军,这才两万人,守城很难吧。”
连紫英都明白的事,萧君绾怎能不心急。
“小姐有办法能救钦城?”
萧君绾摇了摇头:“我不清楚卫国的虚实,也调动不了燕国的军队。”
当年燕国攻打浔州的时候,她能逼覃昭应战是因为她清楚祁国的底细,她知道覃昭好战,还有他与覃赫不和,如此才能利用他的弱点,诱他出战。
后来她帮覃昭出主意打周国,那也是因为她从凌浩那得知过周国没有底气,实力不足又狂妄,得了燕国的帮助会更加自大,所以周国极易轻敌,她才会让覃昭迷惑周国。
如今,她对卫国的军队和将领一无所知,就连卫国来了多少兵力她都不知道,她该如何救钦城之危?
“小姐想知道什么,不如问问这里的人。”
回来前,萧君绾已经试着问过了,曹将军闭口不谈,想必是凌浩有所交代。
萧君绾摇了摇头,轻言:“他们不会说的,就算逼他们说了,也不一定是真的。”
萧君绾忽然明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她可以亲自去看!
只要凌浩不在,那就没人能困得住萧君绾,当年在临江行宫是如此,如今这军营也一样。
不过为防曹将军担心,萧君绾特地留了张纸条说明去意,她只是去看一眼卫国的军营,不是无所顾忌地跑去救城。
天刚亮,萧君绾带着紫英去往钦城,她只是一个女子,不会引人注目,此行还算安全。
见萧君绾如此心急,紫英笑说道:“小姐担心的是王爷还是另有其人?”
萧君绾云里雾里:“什么意思?”
“没什么。”紫英窃笑,她从前就猜测过萧君绾的心上人在钦城。
二人骑马往钦城飞奔而去,一路迎着疾风前行,好在卫国的路平坦,没有山丘沟壑。
绕着平湖而行,穿过树林就离钦城不远了。
果然,树林外的平原上就是卫国的军营,卫国会选在这离钦城还有些距离的地方安营扎寨,可见他们是有所防备。
萧君绾躲在树后,窥探着卫国的实力,这个地方没有高处,一眼望去可以看见的东西寥寥无几,她看不见军营的规模。
萧君绾弃马徒步,保持距离,绕着军营走了走,估量着大致的兵力。
卫国既然敢偷袭,必定有大军压后,但卫国此举,是在铤而走险。
燕国夺下钦城后,凌浩早就预料到卫国也许会派兵来偷袭,所以留下四万守军在此。
北边的战事如火如荼,谁能想到卫国会在这个时候派兵折返来夺钦城,钦城以北的地方已归燕,卫国折返艰难,所以带来的兵力不会太多,而且他们迂回来此,已是长途跋涉,运粮草必定不易。
萧君绾预估卫国的兵力在四万左右,而且军营里的士兵十分忙碌。
兵法有言:奔走而陈兵者,期也。意思是敌人活跃奔走,是在期待决一死战。
如此心急,可见卫国也心虚,他们唯一的胜算,就是速战速决,毕竟燕国还有两万大军就在东州城外。
除了害怕两万兵力折返,应该还有别的才让卫国如此迫切,萧君绾回到树林,观察着守门的士兵。
“杖而立者,饥也。”萧君绾自言自语。
“小姐在说什么?”
“果然不出我所料,卫国此行的粮草不足。”
“小姐怎么知道?”
“你看那守门的士兵,是拄着长矛站着的。”萧君绾又道,“卫国本就心急,再急则乱。”
风迎面吹来,发丝迎风乱舞。
紫英不停地撩着发丝,抱怨道:“卫国不光冷,风还大。”
“风……”萧君绾轻叨,唇边浮出了一丝笑意,“我知道该才能怎么把卫国的军队逼急了。”
萧君绾说着,牵马折返。
树林外是平原,卫军驻扎在平原上,平原再往前,是钦州城墙,没有比这更有利的地势了,可让卫军进无可进,退无可退。
回到军营,萧君绾为防被曹将军扣下,于是只让紫英一人回军营里取所需之物。
火油,弓箭,布匹。
紫英取了东西回来时,已经能猜到萧君绾想要做什么了。
“小姐要放火烧卫营?”
“除此之外,别无它计,而且这是条良策。”
再回到树林时,已近黄昏。
萧君绾和紫英等在树林里,萧君绾言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得等天黑,夜里风疾。”
以卫军如今的趋势来看,明日他们便会攻城。
“就我们两个,能对付卫军?”
“没那么简单,火攻只是辅助之策,不能击退敌人,剩下的还得靠我那位高明的师傅。”萧君绾微微一笑。
入夜,时机到了。
萧君绾牵着马,往树林外走去。
紫英不解:“小姐,不在这儿放?”
“兵法里讲‘火发上风,无攻下风’,这里是下风口,我们要绕到前面去,把马牵上,一会儿好脱身。”
天黑不易被发觉,萧君绾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