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故事里的背景并不明确,不过代入23世纪却完全没有问题。孔乙己就像是23世纪中一心想重振文学的人,这些人一心想重振文学,想掀起文学巨浪,可结果却在人们的嘲笑声中夭亡。
往酒里掺水的掌柜,则像现在的所谓的‘大家’,他们为了赚取更多利益而不惜往自己的作品里掺加水分。小白文成了大白文,一个场景可以写几万字,一场对话能用去几页纸。这是文学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
人们在追逐名利的同时,总会忘记最初的梦想。精神随着金钱日渐颓废,最后必将被枯燥的文学毒害,成为一群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尸体。
李大召浑身战栗,双手哆哆嗦嗦的敲打着键盘。
“作品通过塑造孔乙己的悲剧性格,表现出当下小白文肆意蔓延,精品文学无处生存的可悲现象;另一方面,作品也通过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当下试图改革创新的人们遭遇了怎样的扼杀。作品在展现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同时,还通过展现围绕在孔乙己周围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抨击了当下社会的安于现状与人情冷漠。此文不足三千字,却以精巧的构思,细腻的语言动作描写,讽刺且同情着敢于创新却在创新路上被扼杀的知识分子。”
世间若有人能懂‘树人先生’,此人非李大召不可。
【感觉没什么动力写下去了,毕竟我是在跟小白文唱反调!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