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读者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全都迫不及待的点开了,最新一篇叫做《刑天舞干戚》的作品。
“刑天,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身材高大,骁勇善战。”
这一点开,第一句话就让所有的读者们,变得更加的兴奋。
“刑天”果然是一个人名,而且,竟然是炎帝的大臣。
这篇作品竟然还是炎黄时期的故事,李凡竟然真的继续再写炎黄时期的故事。
而且,还是一个新的人物登场。
“刑天”这名字虽然有些怪异,但却有一种颇为不凡的感觉,所有的读者们,又如何不变得更加兴奋?
继续往下面看去。
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给了黄帝,确认了黄帝的领导地位,炎帝心怀天下,知道黄帝本领不凡,也愿意把天下交给黄帝治理,自己不再担当首领,退居南方。
然而,炎帝的一些后人和大臣们却并不服气,他们认为炎帝才应该是这天下的首领。
刑天便是最不服气的大臣之一。
有一天,刑天左手握着长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闪光的大斧,直往黄帝的宫殿而去,他要去和黄帝一争高下。
刑天一路过关斩将,砍开重重防御,直杀到黄帝的宫前。
黄帝猛见刑天挥舞着盾斧杀将过来,
顿时大怒,拿起宝剑亲自和刑天搏斗起来。
两人均非常人,皆有骁勇善战之能,斗得是天昏地暗。
从宫内一直斗到了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远,便是黄帝诞生地轩辕国。
在这里两人斗得更是勇猛,然而最终,还是黄帝技高一筹。
只见黄帝觑个破绽,一剑斩向刑天的颈脖,将刑天巨大的头颅直接斩落,头颅滚落到了常羊山脚下。
然而,被斩去头颅的刑天却并未死去,他把斧头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乱摸。
他要寻找到自己那颗不屈的头颅,安在颈脖上,再和黄帝大战一番。
只是,他的头颅滚到了常羊山脚下,他摸了很久也没有摸到。
黄帝见刑天不住摸自己的头颅,生怕刑天摸到头颅,身体复原后,又来找他麻烦。
便举起手中的宝剑,向着常羊山用力一劈,将常羊山劈为了两半,使得刑天的巨大头颅,骨碌碌地落入山中。
之后,两半山又合而为一,恢复原样,刑天的头颅却已经埋在了山底。
这样,刑天就永远也摸不着他的头颅了。
而这个时候,刑天也感觉到了,他的头颅被埋在了山底,他将永远身首异处。
刑天愤怒极了,他不甘心就这样败在黄帝手下。
突然,他一只手拿着盾牌,一只手举起大斧,向着天空乱劈乱舞,他还要继续和黄帝战斗。
他没有了头颅,他便赤果着上身,将他的两ru当作眼睛,将他的肚脐当作口,他的身躯就是他的头颅。
他一只手拿着盾牌,一只手举起大斧,挥舞得勇猛生风,他要一直不停的战斗。
黄帝见刑天没有了头颅,却依旧向着天空,有力的挥舞着手中的盾牌和大斧,似要再与他分个高下,也不禁心生敬意,便没再继续为难,已经没有了头颅的刑天,自己悄悄回了宫殿。
黄帝走后,刑天却依旧还向着天空,挥舞着他手中的盾牌和大斧。
这正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
这便是“刑天舞干戚”的故事,而看完了这个故事,所有的读者们终于明白了,“刑天舞干戚”这几个字的意思。
“干”便是盾牌的意思,而“戚”则是武器的意思,具体到这篇作品里面,便是刑天所使用的大斧。
而“刑天”这个名字,显然也意有所指。
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黄帝,“刑天”就表示誓戮黄帝以复仇。
原来这就是刑天的故事,这就是刑天舞干戚的故事,所有的读者们心里,不禁非常的唏嘘和感慨。
刑天虽断了头,却绝不泯志,那是一种不屈不饶,绝不服输的战斗精神,连黄帝也不免心生敬意。
黄帝战胜了刑天,依然是那一个无所不能的黄帝,但这一篇故事的主角却是刑天。
刑天勇猛、忠心,没有了头颅,却依然不甘的,挥舞着手中的盾牌和大斧,那是一种英雄主义的浪漫与悲壮!
这种浪漫与悲壮,足以让每一位读者感到唏嘘,和一种淡淡的遗憾。
“原来,这便是‘刑天舞干戚’的故事,这无疑是一个悲壮的故事。”
“刑天,对炎帝忠心耿耿,不甘心失败,最后与黄帝大战一场,即便是被斩去了头颅,也依然还要战斗到底。这应该可以被称之为‘英雄’吧。”
“我认为绝对可以,虽然足够的悲情。只是可惜,刑天终究只是一名勇士,没有看到黄帝一统华夏之后的好处。否则,他就不会去找黄帝战斗,也就不会被黄帝斩下头颅了。”
“那样的话,他也就不是刑天了,也就没有了这个悲壮的故事。所以,我不为刑天感到遗憾。”
“也是,刑天就是刑天,或许正是因为他去找黄帝厮杀,才得了‘刑天’这个名字,虽然悲壮,却已经成为传说,永远流传。”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说得好啊!”
“……”
……
京城。
岑庚、沈从二人也极是惊喜,他们没有想到,李凡为“刑天舞干戚”这样并不出名的神话素材,也创作了一篇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