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男灾民那充满了期待的目光,杨光尽管不相信来世这类说法,可还是用真诚的语气回答说道:“是的,会有好日子过的!”
男灾民听到了心中最希望得到的答案,眼里冒出了憧憬的目光,他那深陷的双颊也变得安详,身体慢慢滑落到地上,嘴里轻声呢喃着:“小囡、阿秀,我来了,我们再也不分…..”
杨光看着周围横七竖八躺着的尸体,突然想明白为什么自己杀得越狠,这些灾民反而越是前仆后继的冲过来了。
对于生在和平时代的杨光来说,生命是最宝贵的,可对于眼前这些灾民而言,绝望的活着是一种痛苦,死亡对于他们反而是一种解脱。
那两个死里逃生的男孩取下了勒着自己的绳子,相拥着蹒跚走过来,跪在杨光的面前连连磕头:“多谢恩公!多谢恩公!”
杨光收起了廓尔喀刀,伸手将两个男孩扶了起来,吩咐说道:“把额头的血擦一擦。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先离开再说吧!”
三个人继续往山里走,那两个男孩尽管已经饿得精疲力竭,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似乎随时都可能倒下,却还是咬着牙坚持跟在杨光身后不吭一声。
走了十几分钟,杨光见身后并无人出现,这才招呼一声停下休息。
那个身材瘦小的男孩早就已经支撑不住了,一头栽倒在地上便再也没站起来,身材稍高的男孩大惊,扶着同伴不停的呼喊:“哥哥!哥哥!你快醒醒!快醒醒!”
杨光走过去检查了一下,发现主要是饿的,于是走到一边转了一圈,拿着几块面包和一罐清水回来,递给身材稍高的男孩说道:“先喂他喝点水,然后吃点东西吧!”
有了食物下肚,身材瘦小的男孩总算缓了过来,两个人狼吞虎咽般将面包和清水分食,然后眼巴巴的看着杨光。
杨光知道他们是没吃饱,但这个时候必须控制饮食,摇头说道:“你们饿了许久,一次别吃太多东西。”语气一转,杨光问道:“对了,你们也是从山东来的吗?”
身材瘦小的男孩说道:“回恩公的话,我们兄弟都是山东临清人。今年山东大旱,实在找不到吃的了,只好跟着老父逃荒……”
杨光慢慢听身材瘦小的男孩讲述自己的事情,他们父子三人一路挣扎着来到扬州城外,官府粥厂派得那点东西只能是吊着性命不至于饿死,而且随着灾民越聚越多,就是这么一勺热粥都很难抢到了。
昨天两兄弟的父亲前往山中采野草剥树皮,却再也没回来,今天兄弟两人在同乡的带领下想要进山寻父,却不料反倒差一点成为同乡的食物。
听到这里,杨光叹了口气,他知道两兄弟的父亲多半已经不在人世了,这种事情想起来都太过悲惨,他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说了这么一会话,相信两兄弟多少已经缓过劲来了,于是站起身说道:“走吧,还要赶路呢!”
谁知两兄弟却没跟着站起来,反而心意相通似的一起跪在了杨光面前,不停的磕头说道:“求恩公收留!求恩公收留!我们愿为仆为奴,再苦再累都行!我们不要成为食物!”
“起来吧,别老是跪来跪去的,把骨气都跪没了!”杨光眉头微微一皱,他实在不习惯别人动不动就跪下来磕头,可偏偏在这个时代,这种事情实在司空见惯,让杨光不厌其烦。
见两兄弟不听自己的话,仍旧不停的磕头,杨光加重了语气又说道:“我家的规矩,不准磕头!”
两兄弟一时没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又磕了好几个冤枉头,这才猛然醒悟过来。身材稍高的男孩喜形于色的想要站起身来,却被身材瘦小的那个被用力拉住了,随后身材瘦小的男孩开口说道:“请老爷赐名!”
“对!对!”身材稍高的男孩立刻明白了哥哥的意思,跪在地上连声附和说道:“请老爷赐名!”
杨光背着手站在那里低头不语,在两兄弟看来他是在想名字,可实际上杨光却是在回忆之前发生的事情,将每一个能够想起来的细节都在心中过了一边,最终他可以肯定这两兄弟不可能提前布置好演戏欺骗自己,他的确是救了这两兄弟于危难之际。
到了这时,杨光才真正决定收留眼前的两兄弟,他觉得只要这两兄弟不是天性薄凉之人,自己对他们有救命之恩,再将两人作为兄弟来对待的,这两兄弟也应该可以成为自己能够信任的助手。
至于说杨光的姓名,他最开始进行位面贸易的时候,用的自己真名,可经历了昨晚黑衣人的事件,这个名字只能暂时消失了,必须要重新换一个名字。
按照这个时代的惯例,若是自己不让两兄弟随自己的姓,就是对他们不信任的表现,最基本的入乡随俗杨光还是要遵守的,所以还要再给他们两个起名字。
想了好一会,杨光决定用自己妈妈的姓,于是开口说道:“我姓赵,叫赵宇。以后你们两兄弟就叫赵文和赵武。哥哥叫赵文,弟弟叫赵武。”
“谢老爷赐名!”两兄弟很庄重的再次磕了几个头,这才规规矩矩的站起,束手站在杨光面前。
“走吧,路上慢慢说。”杨光招呼一声,带着新收的两个家仆又继续上路了。三个人一直走到了傍晚时分,才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大明寺。
此时的大明寺早就破败不堪,完全还算不上扬州城的名胜古迹,按照现代时空的历史,要等到万历年间,扬州知府出面将其重建,才算是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