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之后,皇宫之中。
朱棣正在暖阁之中批阅奏章,郑和的声音响了起来:“万岁,韩王殿下与赵王殿下等人外等候。”
“哦?终于回来了吗?”朱棣抬起脑袋看了郑和一眼,道:“让他们进来吧。”
一进门,朱松和朱高燧还没来得及行礼呢,朱棣就直接迎了过来:“哈哈哈,松弟,你总算是回来了,这一次,你在四川和山东,弄出的动静可不小啊?”
朱松向朱棣拱了拱手,笑道:“四皇兄,这可不关臣弟的事,是那些家伙自己不检点,再加上四皇兄赐臣弟便宜行事之权,对于这些荼毒百姓、百花朝廷声望的家伙们,臣弟没有直接杀了他们,就算不错了。”
“行了,行了,你小子行事一向都不能揣度,为兄也不怪你。”朱棣直接把朱松按在了椅子上,道:“怎么样?你回来的消息,没有外传吧?”
“哦?父皇,您怎么知道的?”朱高燧有些奇怪地问道。
“你小子是不是傻?”朱松没好气地说道:“甭管是锦衣卫还是东厂,都是干得搜集消息的活计,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的话,那朝廷就白养他们了。”
“呃……对,松皇叔您说得对。”被骂了一顿的朱高燧,讪笑了起来。
“松弟,你是怎么打算的?”朱棣坐在椅子上,“既然匹夫楼都已经被连根拔起了,你接下来想怎么办?难道,是想直接打到渤泥国去?”
“有这个打算,不过不是眼下。”朱松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接下来半年的时间,臣弟想要肃清咱们大明境内,所有的江湖门派。”
“你所谓的肃清,是说将他们全部剿灭,还是?”朱棣眉头一挑,问道。
“能收服的话,就直接将他们收了,然后改组成一个单独的部门!”朱松似乎早有此打算,“若是那些不愿沉浮于朝廷的话,就将他们……”
“灭了!”朱高燧咧嘴笑了起来,吐字冷酷。
“有你小子什么事啊?告诉你,这一次的事,朕还没找你的麻烦呢,给我老实呆着!”朱棣没好气地瞪了朱高燧一眼,随后对朱松道:“半年的时间,你确定如此短的时间,就够了吗?”
“四皇兄,臣弟可没有说,这件事情只能由臣弟来完成啊?”朱松嘿嘿笑了起来,“我大明朝堂之上,文臣武将众多,高燧、孟灿他们又可以独当一面,足以胜任此次剿灭诸多门派的指挥之责。”
“真的,松皇叔?”朱高燧一脸惊喜地看着朱松,说道。
“不要看我,这件事,最后的决定权在你父皇手里。”朱松两手一摊,说道。
“啊?”朱高燧的脸一下子就苦了下来,他可不敢去触朱棣的霉头。
“瞧你那没出息的怂样!”朱棣瞥了朱高燧一眼,道:“这件事情,朕还真不能马上做出决定!待过几日大朝会的时候,朕会将此事提出来,征求百官的建议,若是他们有超过半数同意的话,那这件事情咱们再详细商量细节,如何?”
“成!”朱松直接点头,“反正这件事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臣弟有的是时间等,不过我相信,解学士他们,应该会同意的。”
“那可不一定!”朱棣摇头道,“好了,这件事情先议到这里,你我兄弟有些时日不曾相见了,今日便留在宫里陪朕用膳吧,高燧,你也留下。”
“是。”朱松点头,应承了下来。
……
事实上,还真让朱松猜对了,朱松将这件事情交给了朱楩,由他将这件事情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来之后,除了极个别的几个人之外,几乎有八成的人选择了支持。
于是,清剿江湖势力以及江湖门派之事,就被拿上了日程,摆在了明面上。
因为朱松是秘密回程,所以知道朱松还活着,并且已经回到南京城的,也就是经常出入暖阁的那些人。
朱松每日傍晚时分,都会前往皇宫,与朱棣碰个头,商量着一日里,所有和清剿江湖门派、势力的建议或者条陈。
如此过了有半个月的时间时间,朱棣终于有所动作了。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朱棣连下五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自然是安排朱高燧、朱孟灿、朱有爝……等统兵之能的皇亲国戚、文官武将们,秘密前往各承宣布政使司,执行剿灭江湖势力、门派之事。
第二道圣旨,下发至锦衣卫、东厂以及六扇门,命这三个衙门全力运转起来,遍查各承宣布政使司门派、江湖势力之信息。
第三道圣旨,下发至都察院,名都察院组成一支都察巡按团,由锦衣卫出兵一千名,身着便服,沿途护送,巡查大明各承宣布政使司下辖的文武官员之品行德操、辖下百姓之生活状况。
第四道圣旨,下发至大明各承宣布政使司,命令各承宣布政使司辖下各府城的府卫,凡大明所属在籍之兵卒,全部待战,随时听候朝廷命令。
第五道圣旨,直发大明各边关,大军集结,封锁关隘,在此期间,不允许番邦或者大明属国之人入关,凡大名百姓,或者在明番邦之人不得出关,若有强行闯关着,除带有皇帝令者,不管身份贵贱,一律杀无赦!
五道圣旨,先后从南京城中发出,陆陆续续发往大明各地。
半个月的时间,五道圣旨就已经发至大明全境,远在南京城的朱孟灿等人也全都休整完毕,携各自麾下兵卒,前往了皇帝分配给他们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