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静静地望着闻莹愫,目光温和中带着探究,未几,她问:“你义母有没有在你嫁过来之前送你一本小画册?”
闻莹愫马上明白了她的意思,通红着脸低声答道:“她有送给我一本画册,但我还没有看。”
太子妃笑着拍了拍闻莹愫的肩膀,说:“呆会回去看看吧。”
闻莹愫点头,但心里并不打算打开那本画册来看。
一来她觉得没这必要,二来是她不太敢看。
这种事情研究得太清楚了就没有味道了不是吗?
辞别了太子妃后闻莹愫便去了司馔部,她想亲自给太子做几道菜。
文竹见闻莹愫亲自来又惊喜又紧张,忙说:“你现在是昭训了,这事还是别劳烦你了吧。”
“没关系,我反正闲着,不如来练练手。”闻莹愫笑道,一边提着裙摆跨进了司馔部厨房的大门。
文竹忙跟着进来说:“那我当你的下手,你只管做菜,一切杂碎的活都交给我来做。”
“好,也没多少活要你干。”闻莹愫说,随即让文竹去准备些腊肉、排骨、蒜苗、大白菜、姜、豆豉和香醋。
她要给太子做姜豉蒸排骨、蒜苗炒腊肉和醋溜大白菜,这几样都是太子很喜欢吃的菜。
夜幕渐渐降临了,太子还没有回来,闻莹愫便让文竹将饭菜先放锅里温着。
此时,太子正在英华殿里与二十多位大臣商讨北疆的战事。
今天太子在接到北疆的急信之后便立即向皇上奏闻。
皇上前几天就曾跟他明确规定——但凡涉及边关战事的事都得向他奏闻,太子不能擅自做决定。
但皇上今日在听了太子的奏闻后却摆摆手说:“这事不是什么大事,你和大臣们商讨决定就好,朕只有一个要求——只要孛儿只斤.哈儿不肯撤退那我们就绝不妥协。”
信是兵部尚书郭茂写来的,信里说由于北疆此时节天气恶劣的缘故很多士兵都病了,所以最近被孛儿只斤.哈儿的队伍打得节节败退,故来信希望朝廷再次增加支援。
“这边的人根本适应不了那边的气候,再派人去也就等于是让他们去送死,倒不如从那边组织民众来支援。”礼部尚书宫泽哲说。
“民众并没有作战经验,让他们上战场才真的是让他们去送死。”云一亭反对。
“可他们在那边土生土长,对那边的地形了解,对那边的气候也适应,只需给他们传授些作战经验就可以上战场了,殿下你觉得呢?”宫泽哲边说边望向太子。
太子道:“两边的建议都有道理,本宫就适当融合一下吧——朝廷这边会再支援三万士兵,然后从北疆的民众里挑选一万尚未成家的青壮年男子加入队伍中去,众位觉得如何?”
这样一来这些临时组织起来的民众就有了士兵们的指导,不用担心上战场时乱做一团,而从京城派去的士兵又能得到他们的照顾,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决定。
众位大臣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太子当即下命从京城卫所调派三万士兵出征北疆,又同时给远在北疆的郭茂去了一封加急信,让他立即在当地征集一万名未成家的青壮年男子加入作战队伍。
等这事忙完后天色早暗了下来。
太子想到还在家里苦等自己的闻莹愫,归家的心便有些迫不及待了,他遂将一些要事交代给张公公,然后离开了英华殿。
出了英华殿,太子去养心殿跟皇上告辞。
太子给皇上行过礼后便跟他讲了对郭茂来信求援兵的事的解决方法,皇上听毕很感满意,笑着说:“你最近行事又比先前稳妥周全了不少,继续努力。”
太子从小到大极少得到他的表扬,因此在听到这表扬时不禁脸上一红,赶忙行礼道谢。
皇上现在虽然还不能坐立起来,但精神和气色都比前两天好了很多,因此在场的人都颇感欣慰。
“今晚你们不用再守着朕了,都回去好好地休息吧,朕这边有张公公和贴身宫女们照顾着就好。”皇上对太子、皇后及众位妃嫔道。
众人这几天也确实没有睡好,于是赶忙跪谢。
出得养心殿,敬庄皇后拉过太子道:“你该得回去陪陪你的新娘子了,只是你这几天里每晚只睡了两三个时辰,白天又要忙政事,不宜在房/事上过度。”
太子听毕笑道:“儿臣省得。”
那边厢,张昭仪在离开养心殿不久后又复返。
张昭仪在皇上床前的椅子坐下,握住皇上的手说:“陛下,臣妾回去之后也没事干,不如在这边多陪陪您好了。”
正在闭目养神的皇上便睁开眼睛来,道:“你怀着身孕,需要多休息,还是回去吧。”
“那我陪您说一会儿话再回去。”
皇上只好点头道:“好吧,你想说什么?”
张昭仪胸有成足地道:“陛下,有件事臣妾觉得有些邪门,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上望了她一眼,问:“什么事?”
张昭仪便抚摸着皇上的手背说:“您摔倒的那天正好是殿下娶亲之日,您因心脏发疼在臣妾的房中晕倒的那天又恰是殿下来请求您准许他娶那位姑娘的那天,您不觉得那位姑娘……”
皇上冷着脸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张昭仪有些为难地说:“妾不敢说。”
“但说无妨。”
“恕妾浅薄,妾是觉得那位姑娘有些克陛下。”张昭仪边说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上的反应。
皇上当即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