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打算逃往北高句丽的忠于高氏的大臣,渊盖苏文杀鸡儆猴的做法,不仅儆了猴,还吓坏了不满十五岁的娃儿,令他有了一种渊盖苏文恐惧症。听到“渊盖苏文”这四个字就忍不住为之颤栗。
渊盖苏文看着发抖的高宝藏,心里不屑的想:“这样的人,如何配得上至高无上的王位!”不过,也终究没有说什么,毕竟他们渊氏还需要高宝藏充当令箭,好言安抚一番,高宝藏顶着湿漉漉的裤子逃也似的离开了大殿。
殿中四人又发出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大笑。
殿外的高宝藏面红耳赤,他咬了咬牙,飞也似的离开了这个让他充满耻辱的地方。
通过这段生不如死、极尽羞辱般的生活。登基时的意气风发早已如坐针毡取代了。逃回了后宫,高宝藏匆匆脱了衣服,躺倒在浴池里默默的想着心事:要是王叔还在就好了。以前虽说无权无势,可日子也是逍遥快活,可现在……唉,一言难尽。眼下的这种非人待遇,也让高宝藏念起荣留王高建武的好来。
高建武也算是一个有为之君,只是生不逢时正好生在了权臣当政的时代,虽然掌握着高句丽的行政权力,然而军权却至始至终都握在渊大祚手中。
为了对付渊大祚,高建武一改高句丽敌视中原朝的作风,竭力与唐朝修好。
中原与高句丽的敌视在于隋朝与高句丽婴阳王之间,隋朝因三次举兵征伐高句丽而使国内生变,群起反叛,最终导致王朝易主,纠葛的仇敌婴阳王也病死退出历史舞台。双方的仇恨不能说就此消除,但彼此都饱受战争之苦,意图竭力发展,双方也存着暂放恩怨的心思。
比起蒸蒸日上的李唐,高句丽明显要凄惨一些。环境越是如此恶劣,越离不开依附大唐。作为后继者。高建武当务之急是整顿国内问题,巩固政权稳定。不愿将战争的阴霾继续延续下去。在唐朝击败突厥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修复双边关系的机会,于是派出了使者道贺,向李唐表示愿意臣服,尊大唐为宗主国,竭尽全力的弥合与中原新王朝的裂痕。
为了表现自己的求和之心,在那一年三次派遣使臣向唐朝献贡。
李世民感念隋朝末年因攻打高句丽,而死在高句丽的汉人士兵,写信给高建武彼此约定将因故留在唐朝的高句丽人护送他们回国,隋朝因故留在高句丽的也请让他们回国。高建武为了配合李世民。搜寻全部留东北的亡命汉人,将他们交给有关官吏,以宾客之礼护送他们回唐朝,前后将近一万人。
高建武因此关系,亲唐之心还是极为坚持的。在位之时,他多次拒绝与百济、倭奴立下盟约。可正因为他的选择,令野心勃勃的渊氏极度不满,当他以期削弱渊氏军权时,由于做事不密,让渊氏先一步得知,不但灭不了渊氏,而自己也差点死在了皇宫之中。
以前,书生意气的高宝藏对高建武也极为不满,可是当他自己处在高建武当初的位子时,才知道高建武是何等的英明,渊氏是何其之可恶。
“既然你们不义,就别怪我无情了。不就是死吗?早死与晚死又有何区别。”高宝藏想着心事,面上一片狰狞、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