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要继续讨论“晕厥经历”的问题,只能等到把所有理论分析全部转化为患者的真实生活经历,让他完全回归正常生活,才能进行。
现在要讨论的,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也许是大多数患者最后存在的巨大疑虑甚至缺陷。
那就是,有的患者可能会说:“没错!你说的很对。让我彻底了解了症状,不再迷惑和茫然,以后面对生活中的痛苦,一定也能够按此方式,信心满满、勇往直前。但是,发生的已经发生了。因为这个病,我已经比常人失去太多了。就算再努力,也只能解决过去的痛苦,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正常人的水平;与现实生活的融洽也永远有差距。”
如果有这种想法,无疑是令人沮丧的,也是正常的。
“失去”也是一种“铁”的事实,不会因为分析而重新获得;除非在他发病前就引导他;但这显然不可能。
但是,我想说的是:“你并未失去任何东西,那所认为失去的那些东西其实一直伴你左右。”
那到底是什么呢?唯一的答案就是——症状。有一个很形象地例子可以说明:症状就是他失去的那部分自我。有些患者在经过深层分析后,感觉就要脱离自己的症状了。但令人万分意外地是:他们突然对那些症状怀念起来,非常不舍。仿佛那些症状对他们来说很有亲切感,如果要他们放弃,反而感觉前面的路很陌生,自然会很失落。因此,必须还原出症状的真正面目,才能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
这要求又要从另一角度阐述“心理动力结构”,才能充分了解:为何症状就是“失去”的那部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