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宋熠夸上天的江慧嘉其实大概能明白宋熠的意思。
她嫁过来通共只有这么长时间,在“娘家”时她并没有机会看什么医书,那要怎样才能解释她在短短几月之内就“初通医术”的问题呢?
除了说她天资聪颖还能怎样?
嗯?绝世天才?
江慧嘉又被自己的脑补给逗笑了。
其实她的天资原本也确实是出众的。
但再怎么出众的天资,到如今能练就这样一身出众的医术,也少不了她曾经付出的万般努力。
在她年幼的时候,别的小朋友背儿歌,而她背的是中医的汤头歌。
当她会识得基础汉字,看的第一本书不是幼儿画册,而是《黄帝内经》。
别的小朋友在玩游戏,她在背医书。
人家看动画片,她在认穴道。
而听夜间故事的时候,别人家家长给讲的是童话故事,她家爷爷给讲的却是各种病例。
十来岁江老爷子就教她往自己身上扎针,然后带着她,手把手地教她如何给人诊脉看病。
当青春少艾时,同龄女孩子们还在享受花季雨季的美好与烦恼,江慧嘉已经穿梭在充满消毒水味的各科室间,开始了她的实习生涯。
家学渊源,代表的不仅仅是通往那最高殿堂的一条捷径。
她只是比别人缩短了奔跑的时间,可她付出的却是更多的汗水与努力。
医学的道路,没有实践与经验是万万行不通,也不可行的。
这世上真的有绝世天才吗?
江慧嘉不知道。
她只知道,自己的成就是万分努力与千分天才换来的。
嗯,所以,其实她也是个天才。
好吧,她就不谦虚地接收了宋熠的夸奖好了。
江慧嘉请张捕头等三人进了院子,招待他们到堂屋暂歇。
她在堂屋放了一张竹凉床,又叫褔平扶着他家老爷躺到凉床上。
这时候褔平已经帮着他家老爷将衣襟拢好了,江慧嘉向三人介绍宋熠:“这是外子,姓宋。”
宋熠拱手道:“在下宋熠。”
又有胡静生帮忙端茶过来待客。
因为最近天热得厉害,江慧嘉都是留他在家里吃过中饭后歇一个时辰再回去的,所以这个时候其他学生虽已放学,他却还留在这里。
江慧嘉道:“这是外子的学生,胡静生。”
那老爷奇道:“学生?”
“外子在自家开了一个小小的蒙学馆,算不得正式的学馆,只是给五到十岁的乡村孩童开蒙,教他们识得几个字而已。”江慧嘉说罢,又叫胡静生去端绿豆汤过来。
绿豆汤有一定的解暑功效,天气热了,江慧嘉每日早起都会先熬一锅绿豆汤。
这个不需要什么厨艺技巧,江慧嘉熬出来的倒也还能入口。
在条件不足的时候,喝绿豆汤缓解中暑是很好的。
胡静生端了绿豆汤过来,江慧嘉请张捕头三人都喝一碗。
她又亲自起身,取了药材去厨房熬制十滴水。
这边江慧嘉要熬药,张捕头等三人就由宋熠和胡静生招待。
那位老爷对宋熠的蒙学馆很感兴趣,又问他是怎么想到要开蒙学馆的。
宋熠微微一笑道:“往大处说,今日之孩童为明日之希望,开蒙启智,此乃善行。而往小处说……几位也看到了,我腿脚不便,诸事难为。也唯有这小小蒙学,既力所能及,又不至荒废光阴。”
他说得这么实在,那老爷也笑了。
因为喝过绿豆汤,又在阴凉的屋中歇息了一小会,这位老爷的精神也比先前好些了。
他又问到宋熠读过什么书,有无下过考场。
宋熠谦逊道:“四书五经略读了读,昌平二十六年过的府试。可惜此后再无建树,蹉跎至今。”
昌平二十六年,那是五年前!
几人再一细看宋熠的样貌,那是真年轻,瞧着就是未及弱冠的模样。
只不过他气质沉稳端方,又叫人不敢将他往小里看。
张捕头从前却是暗地里调查过江慧嘉的,这时候恍然想明白宋熠的经历,不由得脱口道:“宋郎君是昌平十五年生人!”
这样一推算,也就是说,宋熠十一岁就中童生了!
照这个年龄来看,这是真神童!
瞬间,几人看向宋熠的目光中都带上了惋惜之色。
那位老爷口中“啧”了一声,叹息之语虽未出口,可神情间已是写满“叹惋”之意。
十一岁的童生,他的腿若不残疾,今后成就岂可限量?
就连站在宋熠身后的胡静生,听他们说起宋熠曾经十一岁中童生的事,脸上都是露出了既骄傲崇拜,又惋惜难过的神情。
偏偏他们都不明白将叹息说出口,宋熠纵使知道他们在感叹什么,也不好明白告诉他们说“你们别同情,我娘子很快能将我治好”这样的话。
宋熠自己倒没觉得如何,只是难免生起一种为江慧嘉憋屈的感觉。
要知道,即便是他的腿能好,却也不方便直接对外说是江慧嘉治好的。
江慧嘉平常在乡野间为村民们治些小病也就罢了,这要是直接曝出她连宋熠这双曾经被许多大夫诊断说“难治”的腿都能治好,那先不说世人信不信,即便是信了,只怕又反生祸端。
我娘子这么厉害,现在却不能说出去,反而还得藏着掖着,这太不爽!
必须奋起!
宋熠这边如何又是憋屈,又是斗志满满且不说。他与那“老爷”闲聊着,他们从经史说到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