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帝国争霸系统>第一百七十七章商量对策

11月28日下午,张伟收到陈德志的电报,全歼在朝鲜的日军,朝鲜军司令长谷川好道大将被炮弹炸死,朝鲜皇室成员以及朝鲜大臣全部被日军杀害。

张伟立即召集郑道友、陆为民、李兆水、华国强等人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张伟首先说:“我们这次战争的目的全部达到,收复台湾,消灭日本联合舰队,封锁日本,占领朝鲜,而且超额完成计划,就是占领九洲岛和北海道两个地方。在战场上我们胜利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在谈判场上获得我们想要的利益,大家可以发言,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

还是郑道友先发言:“英法美俄等国家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把好处全部独占了,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阻止我们,要想在谈判桌上获取更大的利益,那就要根据各个国家的矛盾分化他们,不能让他们联合在一起。”

陆伟民说:“想法很好,现在是如何分化?目前能与我们站在一条线上的只有德国,其它4个国家肯定不会这么容易的让我们独占好处。”

张伟接过话说:“能有一个德国与我们站在一起就很不错了,至于其它几个国家,我们要仔细研究,研究出他们的弱点和需求,再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分化。比如美国,让我们与日本发生战争,不惜无偿援助我们2亿美元,就是希望我们与日本能打的两败俱伤,很显然他们失算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他们不会就这么算了的,那他们下一步想做什么呢?当初为什么要咱们与日本开战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了,要是分析清楚了,咱们就有对付美国人的策略了,对其它国家同样如此分析,找出各国需求,对症下药,我就不信找不到分化他们的办法。”

李平民说:“陛下的想法对我很有启发意义,咱们先要分析为什么德国能与咱们一条心,不外乎让咱们在远东牵制英法精力,减轻他们在欧洲的压力,咱们越强大,牵制英法的精力就越多;同样的,咱们要是与俄罗斯帝国发生战争,把俄罗斯的军队牵制在远东,那也是德国希望看到的,咱们越强硬,德国越喜欢,所以德国才全力支持咱们从日本人身上获得好处,加强咱们的力量。咱们占领朝鲜和北海道等地,对俄罗斯远东形成了包围,对俄罗斯的影响最大,那咱们的切入点就应该俄罗斯身上,如果咱们与俄罗斯帝国发生战争,对各国分别有很么影响呢?这个就是咱们分析的重点。”

陆伟民说:“美国没有达成让咱们与日本拼个两败俱伤的目的,肯定是希望咱们继续与俄罗斯帝国继续打,不过他不希望咱们获得更多的赔偿,否则咱们的实力强了,俄罗斯不是咱们的对手,还是达不到两败俱伤的目的,所以他们支持咱们获得朝鲜和北海道,反对咱们获得更多的赔偿;英法与俄罗斯是盟友,所以就反对咱们从日本获得任何好处。”

郑道友说:“那对美国就好办了,只要承诺我们获得了赔偿之后,会拿出一定的份额来购买美国的产品,获得的赔偿越多,购买美国产品就越多,相信他们会支持咱们的。”

华国强说:“你们分析的出发点就不对,俄罗斯帝国要是与咱们发生战争,他们的后勤线太长,我们的后勤全部靠海运,十分便捷,而我们现在驻扎在朝鲜周边的部队到达60多万人了,发生战争的话大清国也会与我们站在一起,综合以上条件,我敢肯定,俄罗斯帝国只是威胁咱们,不会与咱们发生战争的。”

李兆水发言:“不是他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的事情,这个主动权应该放在咱们手里才行,所以我建议继续向北方战区增兵,逼迫俄罗斯同意咱们的条件,否则就战场上见。另外,你们都走进死胡同了,现在咱们的军事实力,比任何列强之一都有强大,任何一个甚至是两个国家联合起来都不是咱们的对手,你们还没有看清咱们的影响力?所以,我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顾忌其它国家的看法。”

张伟考虑了一下,感觉李兆水的话很有道理,现在的兰芳王国确实不惧怕与任何国家发生战争,只是在战争中赚的多少的问题,另外,在见识到兰芳王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之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与兰芳王国因为一些小的摩擦而发生全面战争。

张伟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一解释,大家也就明白了,感觉确实钻进死胡同,明白之后所有的事情就豁然开朗了。

大家全部同意继续向北方战区增兵,给俄罗斯帝国施加压力,要是他们想打就奉陪到底,不想打就接受兰芳王国提出的谈判条件。

张伟又向大家介绍了北方战区统帅部的情况,就是沿三八线把朝鲜半岛分成两部分,北方为乐浪特别行政区,南方8个道设为北方战区统帅部直辖地区。

不过陆伟民的意思是把兵力放在台湾,在北方6个地域设置6个参谋部或者总督,每个参谋部直辖至少3个正规师、3个民兵师、1个骑兵师以及数量不等的雇佣兵和守备军,另外需要给每个参谋部增加1个54门105榴弹炮团。

张伟同意了陆伟民的建议,向台湾增兵,把第2师和第35师划归台湾省参谋部管辖,至于炮兵和骑兵暂时先不配了,等什么时候有大的战争的时候再根据对手的装备情况配备相应的火炮。

郑道友建议:“陛下,既然新洲省和虾夷省已经设立,就必须派任命省长,像台湾省一样实行军政分离;在乐浪特别行政区应该加配一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七章商量对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