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帝国争霸系统>第二百九十六章无奈的美国政府

当下防守任务最为繁重的战区为东北战区,与美国的5个州有边境线,战线最长;其次是东南战区,只与北卡罗来纳州有边界线,不过要从2个方向包围着北卡罗来纳州,边境线也不短(由于北卡罗来纳州西部边境线东移,与乔治亚州不再接壤);为此,冯国华总参谋长派给东北战区3个师的国防军,派给东南战区2个师的国防军,这5个师布置在与美国有边境线的5个州,全部被布置在边境线上;冯国华还计划,等半岛总督杜世辉运输来的雇佣军和守备军到达之后,再分别配给2个战区各1个骑兵旅和1个守备师;等日本雇佣兵到达之后,也会被轮流安排到美国边境进行锻炼,然后会被派遣到与墨西哥的边境线上,等待鲁国开疆扩土的机会。

夏帝国在边界线上布置重兵,使得任何人都不能从边境线上偷渡。

从签订《华盛顿条约》之后,夏帝国放开了单向通道,只允许有合法手续的白人越过边境线到达美国。

随着白人陆续返回美国,把处在鲁国的白人的遭遇汇报给美国政府,很快消息就送达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手中,让罗斯福总统非常愤怒,夏帝国这是欺人太甚,占领美国的地盘,剥夺美国人所有的财产,并驱赶美国人衣食无着的徒步迁徙回美国,并造成大批人员的死亡,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马上让国务卿与英法德等国家联系,让他们协助向夏帝国和鲁国抗议,要知道,这些死亡的人员中就有很多事他们国家人民的后裔,这是赤裸裸的挑战整个西方世界。

因为夏帝国与大英帝国早有协议,早就沟通过对在鲁国美国人的处理意见,所以,英国直接无视了美国人的请求。

英国人不出面,法国、德国等才懒得出头,为了美国人得罪夏帝国不值得。

而西班牙等国本身与美国是死对头,美国人越悲惨,他们越高兴。

外交努力没有取得任何成果,美国只好返回头来哀求夏帝国外交部和鲁国政务院,希望给迁徙的美国人提供必须的食品,否则会有更多的美国人倒在迁徙的路上。

鲁国的答复是现在连军粮都短缺,根本就无力保障这么多的美国人吃饱饭,而且现在秋收尚未结束,手中没有余粮,对此事无能为力;而且在他们出发的时候鲁国政府已经允许他们携带足够多的粮食了,现在缺粮是因为他们内部争抢以及他们行动太慢的原因造成的,与鲁国政府无关。

被逼无奈,美国政府不能一点救助措施都没有,否则美国人的凝聚力就一点都没有了,那才是亡国之由,于是美国政府向鲁国政务院提出请求,希望由美国提供粮食和人员去救济在途的美国白人。

美国黑人也被美国政府抛弃了。

鲁国政府还是拒绝了美国政府的请求,并声明,鲁国是一个独立的合法的政府,不允许任何国家动用国家力量在本国范围内执行任务。

退而求其次,美国政府再次提出请求,希望由美国政府出资,从鲁国购买粮食,对迁徙的美国白人进行救助。

这次鲁国再没有拒绝的理由了,终于在10月底,双方才达成协议,由美国政府出黄金、白银,花高价从鲁国政府手中购买粮食,并派文职人员监督夏帝国把粮食发放到迁徙的美国人手中,这些粮食也只能保证他们在寒冷的天气中不被饿死冻死,让他们有必要的体力到达美国。

由于迁徙的人员实在多,能得到救济的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这让那些没有得到政府救济的人员更加痛恨政府的无能。

由于在对美宣战之前,夏帝国就把手中的美元全部兑换成了黄金白银,亚洲银行的詹姆斯也在抛售美元,以及美元资产;嗅觉敏感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得到消息之后,也在悄悄把手中的美元和美元资产全部抛售,造成美元和美元资产严重贬值;随后,大清国、日本国、西班牙以及墨西哥等中南美洲国家对美宣战,并没收所在国的美国人的资产;而在《华盛顿条约》中夏帝国要求只能用黄金、白银或者夏帝国的纸币支付赔偿款,使得美元的地位立刻就下降了很多;现在,在夏帝国的势力范围内拒绝使用美元进行交易,鲁国又没收了美国人的金银等贵金属和各类固定资产;多种因素导致现在美元的价值如同白纸。

由于美国失去了90以上的国土,太平洋舰队又被歼灭,使得美国从世界一流国家迅速的降低为世界三流国家;在这种情况之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对美国实行援助。

美国现在离夏帝国的藩属国鲁国这么近,或许那一天惹得夏帝国或者鲁国不高兴,美国就存在灭国之灾,现在援助了,将来或许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现在美国人在大批的向美国迁移,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境内的粮食也不够这么多人员的消耗,虽然秋收刚过,但是耐不住人口基数实在太大,再者说了,现在美国的13个州根本就不是粮食的主产区,必须提前寻找粮食的供应渠道,否则,那些美国人就是到达美国也没有足够的粮食供他们消费。

欧洲和非洲本就不是粮食的主产区,北美的粮食主产区在夏帝国的控制之下,从亚洲购买,距离太过遥远,需要绕过南美洲,无论如何都不划算,而南美洲诸国与美国的关系更差,现在还有几个国家早就对美国宣战了;目前别说美国没有钱,就是有钱都找不到合理的粮食购买渠道。

美国的国务卿现在正怒气冲天:“现在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六章无奈的美国政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