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卫天子>第七十章 河北策

第七十章河北策

卫无忌与武臣把臂而游身后,双方数千大军跟在后面。

卫无忌是一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人。武臣持礼甚恭,卫无忌自然也没有一点给武臣难堪的意思。如此一来两人谈笑风生,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两人是多年的好友。

一路上卫无忌也慢慢的探武臣的底细,心中暗暗的鄙视武臣。

不要怪卫无忌,武臣的底子确实不够。

武臣也不是什么名家出身,也没有拜什么好老师,他不过是在陈郡有些影响力,就被陈王任命为将军,或许武勇不错,行军打仗还有两手,但是其他地方,就不足的很了。卫无忌已经给武臣下了定义,只可为将,不可为帅。

不过卫无忌心中这般想,但是面子上丝毫不漏,还是笑语盈盈,果然是人生在世,全靠演技啊。

一行人到了白马,卫无忌自然接引武臣军一行人入了白马城,并与城中设宴款待武臣等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卫无忌问出了,他最想知道事情。

卫无忌说道:“陈王于大泽乡首义,天下敬仰,只是最近天下大乱,南北消息不通,不知道陈王的局势怎么样了?”

淇园的实力本就单薄,而且现在卫无忌以攻伐东郡为重,恨不得将淇园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东郡上。南方的消息自然传不过来了。

武臣脸上微微泛红,说道:“张先生,还请为卫君解说一二。”

张耳说道:“陈王居于陈,局面一片大好,以吴叔广为假王,攻荥阳,以周文为将军,督兵百万攻函谷关。以葛婴攻东海,以邓宗攻九江,楚地泰半为陈王所得,秦将灭不远。”

随即张耳开始讲楚国如何之强盛,如果之兴旺,诸如此类。

卫无忌面带微笑,频频点头,好像真得听下去了。

不过卫无忌心中却在想:“勿怪陈胜兴旺如此之快。”

以前卫无忌没有感觉,但是现在卫无忌亲手拉扯出一只军队之后,才知道维系一个政权是多么的难。

首先你要有钱粮,没有钱粮,什么都没有,再然后你要有人才。一个人成不了大气候。有人才还不行,你要有制度,没有制度不过是草台班子。风一吹就倒。

这还是最基本的,更不要说怎么用人了。怎么控制手下,不让他们背叛,等等,外交内政,税收军事。简直如同乱麻。

不说别的,陈胜一下子分兵数路,暴兵百万,卫无忌非常肯定,陈胜派出去的军队,除去少数几支,恐怕将来都不会为陈胜所有。

比如眼前的武臣军,可以说已经是武臣等人的私军了。

这样的兴旺发达,又有什么用处啊?

不过张耳所言,对卫无忌还是很重要,最起码对楚军的动向,卫无忌一下子清楚了。

卫无忌滞留白马固然是因为事务没有处理停当,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卫无忌军中对将来的去向,意见不一。

让卫无忌很是踌躇。

了解了楚军动向,对卫无忌制定下一步计划,很有帮助。

卫无忌虽然在频频点头,但是瞳孔却微微发散,心不在焉。

卫无忌观察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观察卫无忌。特别是陈余。

陈余看不上武臣,而且比起张耳来说,陈余自己虽然有求封王之心,但是更想做一番大作为,如果能做到管仲乐毅的作为,纵然不封王,也无妨。

故而陈余注意观察卫无忌。因为卫无忌是他备用选择之一。

散了席。卫无忌送走武臣诸人,回去之后洗把脸。再次召集张良,黄复等人。

此刻不在濮阳,否则濮阳竹,卫伯玉等人也不会少,再次继续已经商议数日的问题。就是大军既然已经解放出来,那么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是西向,南向,还是北向。

对于齐国早已有所定论,田氏在齐国,根基深厚,可为援而不可图,尽量与齐国结盟。这一点在濮阳都有共识。

其实对南方之前还有疑虑。但是今日听了楚国的消息,卫无忌已经有了定论了。

卫无忌说道:“南方楚国势大,可以攻伐,但是不用投入主力,令卫熊攻下安顿东阿之后,南下攻定陶,及魏地。原则上尽量不要与楚国冲突。也不要太往南,不得过睢阳。”

卫无忌给卫熊画的大饼并不小啊,不过卫无忌想来卫熊能攻下定陶就不错了。

定陶是故曹国首都,秦穰侯封地就在陶,也是秦国当初在东方的重镇,在东郡之中,定陶是不下于濮阳的重镇,甚至有人曾上奏始皇,想单独割定陶为陶郡,只是始皇没有允许而已。恐怕不是那么好打。至少不会望风而降。

其他方向都处理完了,最后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卫军主力万人的去向。是攻西,还是过河攻河北。

这个问题卫无忌也不知道该怎么选。

黄复先发言,说道:“用兵之道,避实就虚,吴叔广攻荥阳不下,两军正相持,有数十万之多,我等攻西,如得地,归楚乎?归卫乎?且吴叔广兵多将广,亦不能前,我卫军区区万人能有何作为?莫如攻河北。河北之地,我赵墨轻车熟路,且秦灭六国,赵最为惨烈,赵人对秦,无不切齿。此谓民心可用。”

张良说道:“不然,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于一世。秦灭六国,以赵最为惨烈。自长平至赵亡,反复数战,赵青壮具亡于秦,于今不过十几年。赵国民力未复,国力不堪。不足为凭,且秦国精锐尽在长城,他日秦兵撤长城而南,我


状态提示:第七十章 河北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