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一本书却是例外,只看到书名,李山河就被吸引了,当即拍板,下一本就写这个!
手机的投影仪在墙壁上映着着四个大字:
《日本沉没》
----
《日本沉没》
光这个书名,就足够价值百万销量了!
眼球吸引的不要不要的!
虽然是在后世中已经被用烂了的点子,但在这个时代,却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大脑洞,绝对没有不火的可能!用一句烂俗的话来说,不火我直播吞翔!
李山河查了一下,这本书的原作有上下两册,销量累计400万!每25个日本人就有一人看过此书!原作者当年就获得版税1.2亿日元,排进了世界文坛百万富翁第五名!
“呵,真是夸张的数字啊……看来,这本书会成为我的新的代表作了。”
百万销量就是一线大作家了,400万销量?那不仅仅是实力问题,还要看时运!
选择这本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日本沉没》是在这十年里,唯一一本被引进中国大陆的科幻小说!
“让国内的人也认识一下我,哼哼,说不定过两年回国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大批我的书迷了呢。”
李山河没有贸然的就动笔,他用了一点时间,翻阅了原作。
原作发表在1973年,所以李山河选择的现在抄,时间刚刚好,不会太过提前,导致超过时代太多,无人欣赏;也不会太近,以免原作者已经动笔,造成撞车的惨剧。
《日本沉没》的故事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博士通过地质运动数据,发现了日本即将沉没的可怕事实。然后整个国家动员起来,开始一个拯救国民的“d”计划,可随后发现这次灾难的规模空前,不得不制定“d-2计划”,把国民分散到世界各地……
客观的说,这部作品在六七十年代,的确是非常不错的作品。但在经历了众多灾难电影洗礼后的人看来,还是太小儿科了。
“没有《2012》的众志成城,没有《环太平洋》的热血激荡,纯粹就是杞人忧天嘛……”
虽然是杞人忧天,但却恰好说中了所有日本人从出生开始就担忧的事实。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有很强的忧患意识。而这本书则把这种忧患意识放大,直接探讨了“如果日本列岛沉没,我们应该何去何从”的主题。
强烈的共鸣,才给了这本书强大的代入感,所以才会有那么逆天的销售数字。
“嗯……看来得给书里加点料才行。”李山河摸了摸下巴,他可不是来给日本人民送温暖的,他是来赚钱,顺便黑一把的。
“一个反派,想让日本沉没……不对不对,我不是来温情的。”李山河把纸扔掉,重新拿出一张。
“一个反派,想让国民大量死亡,这样剩下的国民就可以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嗯,不错,名字就叫安倍四郎……”
“再来一个反派,想把国家领土卖掉,筹集逃亡资金,所以百般掩盖地震的事实……对了,我记得有个政客就这么做过,卖了日本铁路的那个是叫啥来者?小犬纯一郎?”
“正派人物啊……对了,找田中角荣问问看,他四年后会竞选首相,或许我把主角名字改成他,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不知道他能给我什么回报呢?”
一时之间,李山河脑洞大开,把原作改的七零八落,根本看不出情节了。
这小说底子好,有了这么牛叉的书名,不管怎么改都会大卖的!
这一忙就是大半天,直到下班后,李山河才从兴奋中回过神来。
-----
“日本沉没”这个题材,其实还可以诞生出许多的小分类,例如他记得自己看过一个低成本电影,名字就叫,《日本以外全部沉没》,各个国家的元首跑到国家巴结,只求一块栖身之地,讽刺了日本人的崇洋媚外,看的时候全程笑破肚皮。
李山河锁好了公司的门,和加班的员工们点服部的门口的时候,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一时之间没有认出来这个抚媚的女人,直到她转身向他走过来,从那轻轻摇摆的臀部,李山河终于对上号了:
这是中岛太郎的母亲。
“李先生,好久不见了啊。”
太郎母亲有些拘谨的道。
李山河挠挠头,以前在她面前装成了太郎的同学,现在看她的样子就知道,肯定是被识破了吧。
看着周围员工毕恭毕敬的模样,任谁都能猜出来,李山河就是公司老板。
“那个,阿姨您好,您来公司,是要找太郎吗?”
太郎的母亲笑了一声:“多亏了您长久以来的照顾,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到小店里一坐呢?”
中岛太郎的母亲在附近开了家居酒屋,李山河也听闻过,公司的同事们下班后经常会去那里喝酒。
想了想,李山河道:“好啊,我一直都想去呢,不过我不能喝酒,同事们也没人邀请我去,终于等到阿姨啦。”
太郎的母亲似乎松了口气,这可关乎到儿子的工作,于是过来挽着李山河的手,两人向着外面走去。
到了居酒屋,李山河选择了靠角落的位置,这里公司员工多,他不想引人注意。
太郎的母亲弄了几盘小菜,然后端上来,李山河尝了一口烤鸟串:“不错,阿姨的手艺真棒。”
太郎的母亲轻笑一声,“喜欢就多吃点。”然后坐到李山河的身边,胸脯不动声色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