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血魂1937>48.第48章 : 历史的车轮

暂10旅花在训练上的费用足够国防部养活2个军了,黄浩然简直就是用暴发户的方式在撒钱。

从上海那边暂10旅陆续又得到了几批装备,里面包括电控地雷、防毒面具、90山炮和40高射炮。

施进财的炮兵营都快要变成炮兵团了!

即使这样花钱如流水的“挥霍”,快速上涨的银价还是使的黄浩然的身价迅速的上涨,于美人在理财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她已经开始利用白银的获利投资石油和橡胶等军需物资了,在美国的休斯顿,于美人还替黄浩然买下了一大片的土地,因为黄浩然曾经在和她聊天的时候告诉她,那片土地下面有石油......

白银价格疯狂的上涨还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中国的白银开始外流......

由于中国当时还没有进行货币改革,依然是银本位国家,美国的购银行动导致白银价格上升,立即对中国产生了的严重影响:

从1934年9月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国际白银价格节节攀升。国际银价的上涨虽然也推动了国内银价,但国际银价上涨得更快,中外银价差距扩大,1934年10月中旬时,每一个中国银元所含白银的国际价格比国内价格高1/4以上,出口白银每千元即可获利200-250元。南京政府对白银出口税和平衡税的征收根本无法遏制白银外流,不过增加了白银的走私量而已。

更严重的是许多的南京高层人物还利用手中的职权,半公开的搜刮和走私白银,这中间以著名的“四大家族”敛财最为凶狠。

中国市面上流通的银元也开始渐渐变少......

由于白银大量出境,结果造成中国的物价下降,国内白银流通量减少,信用收缩,利率上升,严重的通货紧缩,当时中国政府驻美公使馆也在美国的报纸里面谈到:

“种种迹象证实,上涨的通货价值,就中国来说,实为灾难,因为它带来了通货紧缩”。

不断上涨的货币价值严重侵蚀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国内的通货紧缩和生产下降严重削弱了国内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因此,中国总的对外贸易额在白银价格上升之后,出现了下降。大量的工商企业倒闭,这一破产倒闭之风甚至连部分在华经营的西方企业也不能幸免。美国的白银政策并没有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既提高中国的购买力,又增加美国的对华贸易,相反,这个政策却把中国仅有的一点东西也拿走了,连当时美国******远东司的司长也都承认“我们收购白银快要把中国人的血抽干了”。

最后,美国的白银政策产生了一个没有人预见到的结果,中国选择了放弃银本位,实行法币,彻底改革了中国的货币制度。

同年11月,南京政府进行币制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中国很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等四行钞票为法币,禁用银元。法币1元折美元2角9分5厘。

黄浩然让芜城的家人将在皖南的资产分批的转移到西南,尤其是重庆一带,那里的地价现在还很便宜,等到南京政府撤到重庆的时候,地价至少是现在的十倍!

携带的款项也全部换成金银和美元,法币,他黄浩然是信不过的!

在历史资料片上看到的骑车装着满满的法币去买米的影像让他对法币有一种强烈的抵触!

黄浩然提前泄露这样的天机也是为了让他的家人能够早些离开战火纷飞的华东。

黄旅长的提议遭到了黄氏宗族很多人的反对,他们不愿意离开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即使原理离开的人也打算将他们的财产移往香港。

香港,可是“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土地,就不信小日本敢在英帝国的头上动土。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日不落”帝国的余辉已经快要消失在亚洲的地平线了。

不久的将来,在整个亚洲,都只有一个骄横的“太阳”。

黄浩然的父母和奶奶架不住黄浩然一再的要求,开始分批向重庆转移自己这一门的财物。

黄浩然算是给自己解决了后顾之忧,也还了黄家孙子被自己占据身躯的情。

用你们这么多人的性命和财福和你们换一个“败家子”的躯体,也算是对得起你们了。

就这样,在一个接一个的风波之中,中国走过了1935年......

这一年里面,历史的车轮沿着它的轨迹隆隆的向前开进......

中华民族的苦难还在不断的加重......

3月23日苏、日、伪满签署中东铁路转让协定,议定路价为1.4亿日元。

4月16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决定5年内由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300万人。

1935年6月9日,北平,国民党政府北平军分会的客厅里面代理委员长何部长用力的揉着自己的太阳穴。

欺人太甚!

日本侵略军为控制华北,借口中国当局援助东北义勇军孙永勤部进入滦东“非武装区域”,指为破坏《塘沽协定》,由日本天津驻屯军参谋长酒井于5月29日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交涉,并从东北调遣日军入关,进行武力威胁。

就在十分钟之前,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让参谋长酒井拿着写好的“觉书”丢在了何部长的面前,限三日答复,不许改动半个字眼,连一块遮羞布也没有给他何部长留下。

酒井参谋长看何部长的目光就像是在看一个死人,一旁的日本军官更是肆无忌惮的打量着这他这个南京政府的第二号人物。像是在参观什么新奇的事物。


状态提示:48.第48章 : 历史的车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