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血魂1937>747.第747章 :冈村宁次的计划

126冈村宁次的计划

空降中国军队腹地袭杀黄浩然的计划在日军内部也属于绝密,知道这个计划的进展情况的,仅限于华中日军高层,影佐祯昭、岗村宁次等少数几个日军将领。

用于此次计划的主力,驻扎在贵池军用机场的“神风突击队”,得到的命令也仅仅是要求她们疯狂的训练,解决掉一切空战空降作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等待作战命令的到达。

甚至,此次计划的预案起草,也是由冈村宁次亲自捉刀,没有让华中派遣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参与。

借助汪兆铭,让黄浩然在适当的时间踏上返回田家镇要塞的路,这是整个计划的开端。

而疯狂轰炸,切断通向田家镇的主要公路,则是整个空降袭杀行动的前期铺垫。

如果将整个武汉地区的中国军队比喻成一个人的话。无数的公路便是这个巨大躯体的血管,将作战补给和军官士兵运送到各个“器官”----也就是分散在驻地的各支作战部队。

如果不将血管切断,那么血液的流动将会是非常迅速的。,从田家镇到青石镇,这一带驻扎着近10万的江防军部队。若是血管完好,公路畅通,那么,不管在哪里展开攻击,只要一封电报发出,附近的驻军就会很快抵达。

那样仅仅凭借一个步兵联队的兵力,宁次根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致黄浩然于死地!

所以当得到黄浩然将离开青石镇的确切情报之后,冈村宁次立刻通过畑俊六向陆航施加压力,要求继续增加轰炸的强度。这是为了彻底摧毁黄浩然管辖战区内的公路,给他的空降袭杀计划,提供实施最后一击所必须要的时间。

接下来冈村宁次是需要考虑的,便是将他的“神风突击队”,即关东军第三步兵联队空降到哪块地方......

根据汪兆铭传来的情报,黄浩然此次出行,随行的全部是骑兵。这就意味着当返回田家镇要塞的时候,黄浩然若是没有办法使用公路机动,也绝不会选择难行的山路。骑兵的马匹,对道路的通过性要求较高,黄浩然的最后选择,必然是一条在军用地图上能找得到的,又可通行骑兵的宽阔道路。

情报分析,计划的制定,有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做减法。等你把可能的选项,一个一个划去,最终的答案,即将浮出水面。

弯弯曲曲的血管,即使再复杂,总有汇集之处,而在这片战区之内,在失去了公路和山路这两个选项之后,符合黄浩然需要的,又是必经之处的血管节点,现在,还剩下两个。

胡家窝棚和三道弯。

两处节点的情况,各有不同。胡家窝棚成为血管节点原因,是一条河面较宽的河道,这个天然的障碍横在那里,大队的骑兵无法越过,而在方圆七八十里的距离之内,只有胡家窝棚这里,拥有一座桥。

三道弯能成为重要交通节点的原因,则是两座山。江防军的战区管辖范围,有相当部分是丘陵地带和山区。三道弯位于两座小型山脉的连接处,自古以来就是个重要的隘口通道,一直卡在那里。即使后来,民国政府在附近重新选址,修了能跑汽车的公路。三道弯这里依然是人来人往,热闹的很。若非眼下是战时,当地政府恐怕还要继续在三道湾设置路卡,靠着这处交通要道节点收费发财。

最后的2选1,让冈村宁次,一直举棋不定......

自从汪兆铭答应离开武汉,去执行影佐祯昭的计划。冈村宁次就通过日本情报机关,多方收集三道弯和胡家窝棚的的情况。他还通过汪兆铭在武汉军委会的关系,用各种不能言说的手段,将原本附近的驻军调离了一部分。但现在一看,如果兵分两路,“神风突击队”的兵力依旧是不够。

若想保证空降袭杀行动得到成功。两个节点区域中任何一个,需要投放的兵力至少也得三千左右。而步兵第三联队和特别作战队加起来总共也就三千多人。若是平均投放,那么两个地点的设伏将都没有完全的把握。如果赌其中一处,黄浩然万一没有从那里通过,这三千多大日本官兵牺牲的将毫无价值。

冈村宁次是清醒的,他还没有狂妄到,企图从江防军几十万中国军队腹地中,撤出一直不支三千人的空降部队。

尤其他的对手,还是黄浩然这名中国军队中重量级的名将!

从一开始,“神风突击队”就是只能使用一次的道具,一支要夺取黄浩然性命的“毒箭”!

该死的,必须让黄浩然别无选择!并且毫无防备的走入大日本皇军准备好的包围圈之中!

冈村宁次不是没有想过,增加神风突击队的规模。从关东军或者是华中派遣军中多抽调一个步兵联队,加入贵池机场的空降训练。

但增加的部队实施空降所需的******和牵引需要的运输机,冈村宁次和影佐祯昭实在是拿不出来。而且眼下在华中派遣军内部,除了司令官畑俊六大将,冈村宁次已经没有了任何支持者。

现在剩下的最后希望,都寄托在武汉的汪兆铭身上。

希望影佐祯昭和这个软弱的政客之间达成的交换条件,足够吸引。能让这位武汉军事委员会的副主席,执政党的副总裁,全力以赴,为大日本将黄浩然逼到冈村宁次需要的位置。

从贵池到三道弯是240公里,从贵池到胡家窝棚,则是290公里,空降部队从整理装备、登机、到实施空降、清理区域设伏完毕,最快也需要四个小时。


状态提示:747.第747章 :冈村宁次的计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