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南宋之我主沉浮>第四百九十二章 尊重

大明王朝完全不同于大宋,当年大宋王朝建立的时候,北面有大辽的威胁,西面有西夏、吐蕃、大理以及回纥等的威胁,可以说北宋王朝的建立,就是在一个火药桶上面,看看大宋三百余年的历史,无时无刻都是在应对边关的战斗,偏偏以武将身份出身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因为黄袍加身的事宜,害怕武将掌控了太大的权力,夺取了赵氏江山的皇位,故而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削弱武将的权力,且抬高文臣的地位,以文臣来限制武将,导致大宋自创立以来,军队就几乎处于孱弱的状态。

大明王朝则不一样了,首先注重的就是军队的建设,明军之骁勇、军纪之严明,天下皆知,明军所到之处,得到了百姓的拥护,特别是在平定南方诸多的骚乱之中,明军真正的做到了秋毫无犯,不动老百姓的一针一线,这就让民心归附到明军的一边,那些不管是想着效忠大元朝廷、大宋的有野心的官吏,以及想着自立为王之人,在明军的面前都是不堪一击。

明军在骁勇的方面,不弱于蒙军,在大军的供给方面,更是优于蒙军。

当年忽必烈继承蒙古大汗之位的时候,蒙古朝廷没有真正的俸禄制度,对于文武大臣的赏赐就是分封领土,分封的地方,可以由得到赏赐的文武大臣尽情的掠夺,后来忽必烈发现这样做不行,必定导致朝廷无法真正的管控,也会被老百姓拼命的反对,王朝无法真正的立足,故而开始效仿大宋,确立下来官吏的俸禄制度,且禁止对百姓的随意盘剥。

可惜忽必烈没有想到在蒙军之中推行俸禄制度,特别是在蒙古铁骑之中推行。

蒙古铁骑的军士,几乎都是蒙古部落之军士,也有少量的色目人,众人都习惯于游牧的生活,依靠游牧获取到财富,进入军队之后,这样的习惯没有改变,只是得到财富依靠在征伐的过程之中掠夺。

当年蒙古朝廷的大军能够屡屡出去征伐,而且朝廷的开销还能够维持,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毕竟蒙古朝廷不负责每个军士的军饷,就能够省去很多的开销。

忽必烈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毕竟蒙古军队的数量庞大,而且维系蒙古铁骑的开销,需要很多的钱财,这不是朝廷能够承受的,加之后来归附的新附军数量愈发的多起来,想要让朝廷拿出军饷来养活军队,就更加的困难了。

色目人阿合马得到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成为蒙古朝廷与大元朝廷的丞相,就是在征税方面和积聚财富方面有着很不错的能力,维系了蒙古大军每次征伐粮草方面的开销,让蒙古朝廷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不过有所得比有所失,忽必烈很清楚,蒙军的口碑是很不好的,不管到什么地方,蒙军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劫掠,甚至是屠城,稳定地方百姓的举措是不存在的,这一点就连地方官吏都有了不小的意见,毕竟大军过后,整治地方的事宜,还是需要这些官吏来完成。

明军就完全不一样了,吴邵刚顶着巨大的压力,想方设法的开源节流,保证了军饷的开销,尽管说军士的军饷不是很高,可用来养活家人足够了,而且明军的奖励制度是非常清晰明确的,在战场上立功之军士,必定会得到赏赐,就算是阵亡了,朝廷和地方官府也会考虑其家人的生活,阵亡将士一次性补助的钱财,足够其家人维持生活。

这等于是维持了军人的尊严。

因为俸禄有了保证,故而明军的军纪相当的严格,军官军士绝不敢违背。

有趣的是,那些在蒙军之中习惯烧杀劫掠的军士,一旦进入到明军之中,则什么毛病都没有了,绝不敢违背军纪军规,严格模范的遵守,以前那些老毛病全部都不见了。

这一点被誉为明军最为神奇的地方,其实这也不算是什么神奇,无非是军机军规制定和实施相当的严格,不管对谁都是一样的,既然有如此严格的规矩摆在了面前,没有哪个蠢货愿意那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至于说军士之地位,这方面明军与宋军完全不一样,军队由枢密院直接管辖,地方不得干涉军队的相关事务,更不得随意插手军队的事宜,而明军的高级将领,几乎都是吴邵刚的心腹,在朝中的地位也是不一般的。

更加能够看出军人之地位的,就是在朝廷之中,吴邵刚对于明军的军官很是尊重,诸多的丞相对于军队也绝不敢有轻视的看法。

军人的地位方面,应该说明军与蒙军之间的差别几乎没有什么。

当然,最为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政治思想教育的方面,现如今这个朝代,不管是元军还是宋军,几乎都没有这个概念方面的认识,而穿越的吴邵刚就不一样了,他很清楚政治思想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政治思想就是一支军队的灵魂。

讲武堂就是明军的灵魂所在,明军之中大大小小的军官,以及特别出色的军士,都会进入到讲武堂学习,表面上是学习文化知识,其实诸多的思想教育等等事宜,在授课的时候,就镌刻进入了军官和军士的脑海之中。

这是明军独特的优势,也是任何人都没有能够注意到的地方,却是吴邵刚的法宝。

由此比较,明军与蒙军之间的差距立刻就出现了。

这也是为什么明军这些年的征伐节节胜利,而蒙军在遭遇到明军之后,总是处于劣势的原因,这也是包括忽必烈等人,都没有完


状态提示:第四百九十二章 尊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