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寒门首辅>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子禁脔【4000字二合一大章】
国不可一日无君吧。

当然杜昀的名份是一个问题。

哪怕朱厚照是皇帝也不能什么事情都由着性子来。

册立皇妃有一整套流程,不经过这个流程就不能称之为妃。

当然这不影响杜昀待在朱厚照身边。

在把杜昀带回豹房后,朱厚照和这位佳人好一阵耳根厮磨羡煞人也。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杜昀正式被册封为妃,名正言顺的成为朱厚照的女人。

对此朝臣们没有任何的意见,就连太后也只是问了几句便闭口不提。

对此张永直老料事如神,有神通也。

谢慎自然是无所谓,皇帝的女人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只要这个杜妃不会影响皇储册立那就全凭朱厚照折腾,他开心就好

不得不说,杜昀深得朱厚照的宠爱。

才被册立皇妃不久就独得后宫恩宠,且很快怀了龙嗣。

后宫的平衡被打破,最担心的莫过于小皇子的生母刘妃。

她原本是一个宫女,偶然间被皇帝临幸怀了龙种,这才母凭子贵被册立为妃。

本以为就此将过上好日子,谁知道天子东巡泰山后竟然带回一个女子,还把其封为皇妃。

这倒也罢了,天子喜新厌旧,没准过不久就会把杜妃忘了。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杜妃怀了龙种,朱厚照更不可能离开他了。

如果杜妃诞下的是公主倒也罢了。如果其诞下的也是一位皇子,那后宫之中恐怕免不了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了。

刘妃生性温顺,是不想争斗的,但她不能不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不能不为小皇子的前途考虑。

后宫就是一个血腥的战场,只有强者才能活下来。

为此,刘妃不惜托关系去找谢阁老,希望谢阁老可以出面替她说道一二。不求天子能够移情于她,只希望不要太冷落了。

当然,谢慎对这种事情是拒绝的。

后宫的事情说不清道不明,一头扎进去就是找死。

别的任何事情谢慎都可以不必在意,唯独在后宫这种事情上谢慎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一定不会轻易犯错误。

对于臣子来说,私自和后妃接触是大忌。虽然朱厚照信任他,但这并不能成为他破例的借口。

更何况刘妃情况特殊,她是唯一为皇帝诞下皇嗣的妃子,是最有可能补为皇后的人。

谢慎跟这样一个女人搅在一起不但会让朱厚照醋意大发,还可能被误以为想要干预皇储册立。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谢慎确实想和未来的太子搞好关系,最好培养感情从娃娃开始。

可问题是刘妃产下的这个男孩未必就会成为太子啊。现在朱厚照就这么一个宝贝不假,可是皇帝还很年轻,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

万一杜昀诞下一个皇子呢?亦或者其他的妃嫔诞下皇子呢?

朱厚照的女人那么多,yù_wàng又那么强烈,总有一两个妃嫔能争气生下皇嗣吧?

故而谢慎决定等,等朱厚照册立太子再出手。

这是最稳妥最明智的选择,也是可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选择。

当然,谢慎也不会主动和杜妃接触。

他虽然十分欣赏杜昀,但那是在她成为皇妃之前。

既然她已经被册立为了皇妃,那么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内宫有内宫的难处,百姓也有百姓的不易。

入秋以来,京师便闹了粮荒。米行的大米价格飞涨,百姓们竟然到了买不起升斗米的地步。

这是因为大运河杭州段淤塞,大量江南的粮食无法通过河道运抵京师。

京师的粮商看到了商机,便把事先屯好的粮食藏起来,任由粮价疯涨。

如果不是朝廷开仓,以平价出售存米,米价还不一定会涨到多么疯狂的地步。

当然朝廷开仓放出的大米只是杯水车薪,指望这些仓米就能解决粮荒是不现实的。

内阁提出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面加紧疏导运河淤塞段,尽早将江南的粮食调到京师来。二是严查京师的粮行,发现有囤货居奇者严惩不贷。

这和谢慎提升商人地位的设想并不冲突。

谢慎是想通过提升商人的话语权,让商人有更大的热情从政。可并不是说可以无休止容忍商人的贪婪。

他希望合作的商人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儒商,而不是蝇营狗苟,苦心钻研的奸商。

这次严查京师粮行便是给那些企图通过歪门邪道发国难财的商人一个警告,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商人也同样。

通过朝廷的调控,一度飞涨的米价终于回落,虽然比之粮荒前仍高出不少,但却属于合理范围之******阁和朝廷要做的不是完全控制粮食的价格,而是使其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过分控制只会让市场畸形。

不过这次粮荒却给了谢慎一个警示,那就是大明朝太依赖于大运河了。

不管是粮食还是绸布、瓷器,都依靠这个联通南北的纽带运输。

要是运河真的发生意外大规模淤塞,恐怕整个大明帝国都得陷入瘫痪。

那么,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作为内阁首辅,谢慎必须直面这个问题。

为此,他几次在内阁之中与王守仁、顾鼎臣等人商议对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顾鼎臣看来以不变应万变是最好的办法。大运河发生大规模淤塞停运的可能性太低,为此担心未免有杞人忧天之嫌。

而王守仁的观点比较激进,他认为再挖一条运


状态提示: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子禁脔【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