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个因为荀彧,其实早已相识,之前也算是朋友,说话自然不必太过客套。
郭嘉一听这话,眼睛一亮,两个人交流起来。
方夏没太听懂,大概意思好像是在黄巾到谯郡之前,就让他们不得不转向改道,这样如何如何。不过还没等她开口,陈群便仿佛知道她心意,眼神扫向了荀攸,示意他们不要偏题。当然,实际上在场的人都知道,陈群这么做……只是看不惯郭嘉这副散漫的样子罢了。
荀攸回神,道:“攸见猎心喜,一时失神……”
方夏道:“无妨。”
于是开始讨论第一个重点,方夏提出来的屯田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安置那些收编的黄巾。因为之前在谯郡开始实行,方夏便将之前自己的一些措施都一一交代出来。
总结一下主要就是,军队打乱混编,将原本征兆来的,在许昌的士卒塞到管亥队伍中,虽然都是黄巾军,但是原本不是一波的,各路黄巾之间可没什么交情,一千多人混到三千精兵里面,作用也不小了。
其次乱世须用重典,屯田制当用分组连坐,一个出事儿追究全体,但若是出了成绩,也是奖赏全体,功过分明。
这些是军队应该做的。
至于以前方夏缺人,现在最大的难点仍然在种子、农具等等地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好在她在谯郡得了不少粮食,只是都是陈年烂谷子,没法拿来耕种,不然多了这么多吃饭的嘴,会不会饿死人都要成为第一要务了。
许昌外荒田不少,但难点在于,这一片地方,以后会是方夏的根基腹地,都城之所,这附近的地方,是不可能按照谯郡的方法,抵押给世家大族的。
毕竟谯郡只是没见过世面的豪族,比较好忽悠,以后战乱一起,他们还得靠着方夏,绝对不敢翻旧账。但是世家这棵根深蒂固的大树不是那么好动的,方夏不可能数年之后跟他们翻脸,她没那资本。
众人讨论一阵,最后暂时搁置了,打算先把人派出去把地开垦出来。郭嘉之前走过一趟,与附近的民众达成了协议,收“保护费”,等到秋收之时,应该可以挤出一些良种,如今已经是夏日了,也不过等两月。
从头到尾,大家都很默契的忽略了找世家“打秋风”这件事情。
这就是分寸。
之前世家已经给了方夏支援,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支持,尤其是方夏金手指是对这些世家能够做主的人,没有效果的,对方肯定是以衡量利益为先。方夏要是舔着脸皮去,对方估计拉不下脸,也会得到些许收获,但是不过是让人看不起罢了,反而因小失大。
这件事情说罢,方夏示意他们说话,自己闭口歇歇。
众人对视一眼,荀彧先提出,相比许昌这边,谯郡人手太少了,钟繇一个人怕是顾不过来。除了钟繇,梁习、许靖都是谯郡本地人,饶是如此,也只有三个,确实太少。怎么也得再派两个去。
方夏点了点头,便问荀彧,以他之见,派谁去为好。
荀彧早有腹稿,当即便道:“以彧之见,当以何仪、陈兰两人为好。”
裴元绍和雷簿已经出去扫荡豫州地界了,目前许昌尚在的几位文官,各司其职,虽然有点过剩,但并不适合派去。而且以钟繇的本事儿,谯郡政事儿是难不倒他的,反倒是军事上这块,他颇为苦手。
荀彧虽然了解到梁习文武两道都有些本事儿,但一个人终究不能掰成两个用,因此建议派去武将。
方夏确实缺武将。
但是谯郡一行,得了半个武将梁习,一个管亥包括他手下的周仓,还有武力值在整个武将圈子里,都可以排在一流的许褚,虽然没啥脑子,但比之前已经好许多了。
一只约莫五千人的军队,一位主将,一位副将,再提拔些百夫长足以。就算要分兵,顶多也就要四个武将。目前足足有六个,这么一算,武将确实有所富余。
方夏问过众人意见。
大家都复议之后,这一条便通过了。
方夏让陈群拟一个任命书,让陈兰和何仪带点亲卫去谯郡上任,那边留着些屯田的老弱,本来也有些士卒,军队倒是不必带了。在谯郡,许昌离得远,不能及时遥控,这时候当以太守钟繇命令为准。
陈群满口答应。
紧接着,陈群见荀彧说完了,这才另起了一个话题。
陈群提的是关于法典的事情。
他之前投靠方夏的时候,便提过这件事儿,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方夏以前身为一地太守,现在更是货真价实的豫州牧,不可能领地内连个章程都没有,一团乱糟。他之前问方夏可否由他制定此事儿,方夏允了,于是现在他说章程初稿已经写好了,请方夏斧正。
不过,因为来的匆忙,此时竹简并不在身边,陈群道一会命人给方夏送来。
方夏自然没有意见。
郭嘉这个时候开口了。
他提的是孙家之事儿。
孙家和刘表至今还僵持着,没有分出胜负,刘表仗着城池之利,略占上风。
之前方夏曾经“推测”,孙坚很可能为流箭所伤,因此在前往谯郡之前,大家一起制定了个简单的计划,围绕打孙家主意为中心。
当时商量的人只有方夏、陈群、荀彧和郭嘉,而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