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烽火风云录>第十六回 三绝剑圣(四) 三更

这一日,一行人来到永兴县外的鸣鸡山,当初突厥犯中原,边民不得安宁,太宗皇帝亲征,驻跸此山,夜闻山上有鸡鸣声,故称鸡鸣山。这鸣鸡山上有一座古老的道观,名曰碧霞元君殿,高凤麟昔日曾听袁成子说过此观,为道者没有过而不入的,高凤麟对袁成子最是尊崇,今日来到鸣鸡山下,哪有不上去参拜的道理吗,便对众人说道:

“各位,昔日听闻袁成子师尊道,此处有一座碧霞元君殿,至今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了,他老人家早年游历天下时,曾在此处下榻,我想上山去看一看,你们继续赶路,晚些时候我们在前面的文德县汇合如何?”

众人都点头道好,让高凤麟自己多加小心,张宣说道:

“我也曾经常听人提起这碧霞元君殿,今日路过也想见识一番,我与凤麟兄一道,也好有个照应。”

见张宣也留了下来,二人相互照应,平青云和周上靖等人也就放心了,毕竟安禄山的人马一路北追过来,他们时刻都有遇敌的危险,既然如此都告诫两人要多加小心些。

二人一路徒步登上山,沿着山上小路在山腰处寻到那碧霞元君殿,道观不大,正殿加侧殿不过五间房舍,此殿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至今已有二百七十余年了,香火十分旺盛,二人上来时也不时遇到来此许愿或者还愿的香客。

高凤麟入正殿向碧霞元君拜了拜,礼毕之后,高凤麟向一旁的道童问道:

“小师傅,敢问贵观的云阳子道长可在观内?”

那小道童起初并未注意,但是听到他说“云阳子”三个字的时候方才注意,问道:

“居士是哪位贵客,如何识得我云阳子祖师?”

高凤麟道:

“在下自长安而来,听长辈言道此处有一位云阳子道长,德高望重,深得世人尊崇,今日路过贵宝地,特来拜见,不知在下可有此福缘?”

那小道童说话老成,道:

“居士好意,小道士这番心领了,只是我云阳子祖师早在三年前就已仙游,未能领受居士好意,惜哉惜哉。”

高凤麟差异,不敢相信,又重复了一遍:

“三年前就已仙游?”

那小道童道:

“正是,仙祖师三年前在住持房中仙游而去,无甚病痛,甚为安详,想必是羽化登仙而去了。”

高凤麟见这小道童不过十四五岁,说话客气周到,不像同龄之人,便问道:

“那不知现在观中的住持是哪一位呢?”

那小道童摇摇头道:

“此间观中并无住持。”

高凤麟更是为之诧异:

“我看观中香火倒是旺的很,怎地却没个住持?”

说到此处高凤麟方才想起来,自进门之后确实没有瞧见一名道士,除了门外一个扫地的老汉外,就只有在这大殿之中的小道童了,这是张宣说道:

“好像除了他,没有看见别的人啊?”

高风麟问道:

“这是何故啊?”

那小道童反问道:

“居士说是从长安而来,不知居士在家读的是那一本道藏啊?”

这话乃是道家一派的内行话,道家自黄帝开始,称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是以道家之中存有不同分支,西汉景帝时期,咸阳道士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因采药炼丹著称于世,创茅山一派。到东汉顺帝时期,沛人张陵于蜀中创立正一盟威道,这便是后世俗称的五斗米道,或者称其为天师道。到了东汉末年灵帝时期,黄老道教徒张角在中原地区创立太平道,后张角发动黄巾起义被镇压,太平道一度销声匿迹,但也却一直流传了下来。除此之外,终南山中也就有不同分支,除三清观一派,另外最负盛名的还有终南少阳派,而茅山派也有南茅山与北茅山之别,不同的分派通读不同的道藏经典。

高凤麟师承三清观,属天罡一派,大唐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自然首推黄老,三清观便是传自黄老。高凤麟见这话出自一个小小道童口中,不禁对其刮目相看,说道:

“在下颇通黄老,最近读的是《道德经》。”

那小道童微一点头,道:

“不瞒居士,祖师云阳子在世时有两位徒弟,我有幸侍奉祖师的大弟子凌虚子,只是凌虚子师傅一直未收我为徒,在云阳子祖师仙逝前几个月,凌虚子师傅也因病而故,不久祖师仙游,这观中便就没有了住持。”

张宣又问道:

“那云阳子道长不是还有个二徒弟么,他呢?”

说到这,那小道童摇摇头,道:

“我听祖师说,他那二徒弟早已破门而出,不问师门事宜了。”

听到此处,高、张二人不甚唏嘘,偌大一个道观,竟只有这一个小小道童主持着观中的事宜,而且这观中香火依旧鼎盛,对这小道童生出一股敬佩之意。

张宣问道:

“不知小师傅如何称呼啊?”

那小道童道:

“你们叫我云华就好了。”

张宣道:

“云华小师傅,这三年来都是你一个人在打理这道观吗?”

云华摇摇头,道:

“也不全是,云阳子祖师仙逝不久后,突然有一天门外来了一个老头,我瞧他可怜,孤苦无依,就将他收留下来扫扫地,除除尘,这几年都是我们两个一齐打理观里的事务。”

张宣瞧了瞧门外扫地的老头,见他鬓边花白,皱纹横生,几缕银丝随着山峰飘摆,更显孤寂,虽也穿着一件道袍


状态提示:第十六回 三绝剑圣(四) 三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