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重生之闪耀红星>第四十八章,大扩编三

政工干部们在口号结束之后,带着解放战士们迅速的开展三查等活动。并将将士们反应欺压士兵,百姓最严重的果军军团枪毙示众后,“诉苦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解放战士们纷纷写血书求战,让过来视察的何长工心中大定。

半夜时分,中央纵队支援的二百来人终于到达,夏新生带队过去迎回六十一团驻地。双方简单的交流了一下,就安排下到各个连队了。不得不承认,中央纵队这次算得上是大出血了,两百人中有近一百人是党员。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党员并没有后世那么烂大街,一进娱乐场所,打开包厢一抓,满眼都是那玩意。这会的部队党员还是个稀罕物件。

话说半夜时分,红九军团已经派出先头部队到得大井禄一带去寻找战机了。也就是者海东面的两个镇子,薛岳军要想从者海进会泽,这两个镇子是必经之地。通过中央截获的电报来看,薛岳那边的动作很诡异,早在者海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薛岳就已经知道了吴奇伟纵队的覆没已成定局。可是薛岳还是继续严令黔军前出的这个纵队继续赶往者海。在薛岳的逼迫下,该部的前锋已经逼近了大井镇。

中央以及会泽前敌指挥部综合各方面的情报推算,这一部黔军应该是忠于王家烈的实权人物所掌握的部队。为了排除异己,便于薛岳更顺畅的掌控gz而借助红军来消灭他们。同时,蒋界石再三发电给薛岳强调寻求合适时机消耗与中央步伐不一致的部队。

这支黔军部队虽然依旧是双强兵居多,但是装备上面要比大部分黔军好了不少。各式轻重武器均有配备。或许他们也意识到了什么。在下午时分,对方主动与红军接触,希望能够双方避免交战。中央对于这支部队的态度分为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想办法跟对方接触,尽量将对方争取过来,减少我军不必要的伤亡。一派认为,对方态度不明,是否真的能够争取过来尚未可知,战机转瞬即逝,一旦失去了最好的消灭敌人的时机,会泽方面的部队将会陷入很大的被动。中央双方争执不下,三人团将两种意见一起发到会泽前敌指挥部,征求会泽方面的意见。

会泽指挥部在开会商议之后,一致认为当面之敌并不能顶住中央军的压力,在薛岳大军进入会泽之时必然会参与到对红军的作战,同时为了震慑其他军阀部队,也必须坚决消灭这支敌军。经过中央同意之后,会泽指挥部决定本次作战由红七、八、九、三十一团以及干部团,连夜前出者海大井一带,迅速击溃这股黔军。而刚刚组建的红六十一团,由于解放战士比列太高,先在者海以东整训一段时间,视情况加入对黔军的作战,暂时担负者海以ds区的守备工作,并协助好剩余俘虏的转化以及押解工作。

为了提高第六十一团的战力,在夏新生的强烈要求下,六十一团派出加强了政工队伍的第一营加上直属连、战斗工兵连和炮兵连跟随会泽临时纵队参加本次对黔军这七个团的作战,由萧劲光带队指挥。一来是为了更快的消灭这七个团,为之后的作战有更加充裕的准备时间。

二来,夏新生毕竟是后世过来的人,对于即俘即补虽然知道的很多。但是毕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做法,那时候的党已经准备夺取政权了,和现在这么狼狈的形式有着天壤之别。是否有那么大的效果,夏新生同样心里没底。所以几乎把手头能够派出去的政工干部都加强到了一营。也是作为对一营解放战士比例太高的一个补救措施。

而夏新生之所以放弃这么好的立功机会,让萧劲光前去。其实也是夏新生深思熟虑之下,觉得在历史上这些开国功臣的成功没有一个是偶然的,本事比不上别人的时候,反倒不如多让出点机会,为别人多铺铺路,多有几个朋友或许在将来浩劫来临之时有人帮衬一二。再说了,被王博李三人所压迫过的人大都是太祖党的人,现在太祖起来了,他们要气势是迟早的事情,趁着现在雪中送炭,多交几个朋友。

再派出由二营由苏进带队到者海以ds区接替红九团的防御工事,为出击部队守好后路。并就地开展思想整顿,避免因为思想工作没有作好而出现意外。

话说五千多俘虏,完成转化的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人,几乎是一转化出来就立即分配到各个部队了。所有的旧军官和一些染有恶习的士兵加起来有近七百人没有在转化计划之内,全部羁押在者海镇上,等完成思想教育和本次作战差不多之后,再行释放。还有两千多人由何长工带着的工作队正在后面如火如荼的进行者转化工作。

夏新生跟何长工请示了一下,分出两个连对羁押的俘虏布置了最严密的看守,除了架起的机枪之外还埋设了不少炸药,基本要有什么意外,这些人呢想要闹事必然难逃一死。

到第二天上午,潜藏在果军士兵俘虏中的军官的蛊惑下,俘虏们骚动起来。认为红军没有说话算话,虐待了俘虏,让不少重伤员因为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光昨晚就死去了不少重伤员。事情倒是属实,红军中的军医和药品虽然在昆明得到不少补充,但是这个时代的中国军队可没有几个真正重视对伤兵治疗的,能够从yn获得的药品就少得可怜了,这次作战缴获的也不多。

而且抗生素种类上,目前也就只有磺胺一种,大都要到一定的级别才有用药的资格。主要是价格太贵了,几片药就值杆枪了,还副作用巨大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大扩编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