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必然会有的质疑,资金的问题很容易回答,陈文浩也打算将其写入计划书中,以确保让人相信他写这份计划是认真的,而非哗众取宠。
他此前特意让财务部盘点了公司账目,国内母公司账户可动用的资金为人民币240.8亿元,其中150亿元将留给今后的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还有90亿元人民币的可动用资金。
重点在负责控股的离岸公司的账户上,脸书为独家使用翻译模块分三期支付了50亿美元,后面二期的费用中有三成留在了指定的离岸公司账户上,目前还剩下11亿美元左右,购买的都是风险较低的债券类金融产品,随时可以兑付提现。
还有当初四家公司入股卡摩多公司,分走了45的股份,除了腾讯是以人民币结算,留在了国内公司的账户上,其他三家支付的合计94.5亿美元,都还在以另一家离岸公司名头开设的海外账户上。
也就是说,只要陈文浩愿意,仅从海外账户就能调动超过一百亿美元的资金,最近一年美元汇率一直在涨,这是一笔将近七百亿人民币的巨款。当然像这种项目,如是以地球目前的科研水平从头开始,千亿元为基数往里面砸钱或许才能出点成果。他写明资金保障,证明自己是认真严肃的,也就达成目的了。
陈文浩思考了一番,为了避免太招风,最后只在资金保障的说明中写了国内的90亿元人民币和海外账户上的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亿元。虽然对于这种层次的研发工程来说,这笔看上去已经不少的资金,依然只能算杯水车薪,顶多只够用于前期的准备工作,但已经足够证明他的诚意,就算达成目的了。
至于人才和技术储备这种问题,投入150亿打造研发基地自然是可以说道一二,但是陈文浩采用了更直接的方法,他在所掌握的外星科技中,找了一些关于超大推力电能驱动的资料,凑成了一篇文章,若隐若现地提示了如何在大小可控的前提下,确保发电设备和电子加速装置提供足够的推力。
以火箭为例,目前全世界使用的火箭都属于化学火箭,依靠化学燃料作为推进剂产生喷气来推动前进。实际上,科学家早就提出了电火箭的理论和设想,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一台发电机和电子加速器,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以电子形式释放出来,并在加速器中加速,然后pēn_shè出来后产生推力。相比现有的化学火箭,电推火箭不需要携带海量的燃料,使用寿命非常长,而且可以随时启动和控制。
而现在阻碍电推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最大瓶颈就是,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产生的推力也很弱,与化学燃料催化所产生的喷气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要让电推系统产生与化学燃料一样的推力,那么发电设备和电子加速装置的规模,就会变得非常的庞大和笨重,远远超过了航空航天器的承载能力。所以地球上研究电推系统应用,主要还是针对太空无重力环境下,用来微调卫星和航天器的运行姿态,目前少数投入实用的电推系统,最多只能产生十几克最多几十克的推力。
如果可以有效控制超大推力电动系统的设备大小和重量,必将导致航空和航天领域翻天覆地的革命。而在陈文浩的这篇文章中,就从纯理论角度揭示了这种可能性。国内也有科研院在做电离推动的研究,他不相信相关专家看过文章会不心动。要知道,他截取的虽然只是外星科技中相关科目的一些碎片知识,但是对于正处于瓶颈期的地球科技来说,价值连城。很多时候,一项新科技上的重大发现和进步,只不过隔着一层玻璃纸的距离,一旦捅破,就会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
实际上,一旦理论上证实可行,真正的瓶颈在于特种材料跟不上,无论是发电设备还是电子加速器,要在保持小型化的同时,发挥出数百倍乃至上千倍的推力,所使用的材料必然也要能经受住数百倍上千倍的作用力。正常情况下,只能依靠材料学的不断进步,等到适用的新材料出现,原有的不少理论才有机会转化为实物。
不过陈文浩不一样啊,他已经向小西询问过了,科考船已经修复完毕,现在停在月球上采集各种金属元素,忙得不亦乐乎,不仅仅有着充足的小型化大推力电动系统的制造材料,飞船上修复完成的生产区,甚至还能随时生产出陈文浩想要的设备。
计划书中最重要的部分则是利益交换的内容。想让国家破例,前所未有地允许一家民营企业全面进入航空航天产业,尽管这家企业并不需要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甚至都不需要参与国家航天航空项目的招投标,只需要有进行研发生产、商业运营的合法资质。
为此,陈文浩在计划书中承诺,可以将新型电池技术免费授权给国家指定的军工企业,但不得超过三家,且不允许涉足民用和商用领域。而无限未来公司获得进入航天航空业的资质许可,在测试、试飞等环节可以申请军管空域的使用权,权限等同于航空航天类的军工企业。
第二天上午,吴副部长从因为熬夜写东西,眼睛有点发红的陈文浩手里接过这份计划书,先翻阅了一遍,难掩惊讶之色地说,“小陈,要不要再考虑一下,100多个亿听上去很多,可扔在这种领域里,有时候只怕是连个响都听不到。”
装备发展部是军委新设的直属部门,比起以前的总装部来说,不仅要管好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