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欲再说,但是眼见得骑队小步前行而来,郭韬也觉得此时不是进言游说的时候,便忍了嘴。
还是先看看江烽麾下军容再来考虑其他,若是这糅杂了诸镇的军队并非想象中那样强大,一切皆休,若真的被江烽给糅合在一起成了一支强军,那倒是可以好好琢磨一番。
武宁军的第一军率先而来。
这是王守信的当家骑军,武宁军中三军骑军,其中这一军骑军是当家主力,还有两军骑军,皆为原来泰宁军和感化军骑兵整编而来。
雄健的骏马,威武的骑士,加上锃亮的盔甲,这支骑兵的确当得起平卢军的当家骑军,几乎是原封不动的被接收过来,江烽也相当豪气的直接原物奉还给了王守信。
马蹄橐橐,盔甲交鸣,哪怕是远在几十步外,气势便扑面而来。
王守信和柴永两骑略略加快速度,超过了当先骑兵,在距离江烽十步之外滚鞍下马,疾步上前,单膝跪地,“见过郡公!”
江烽赶紧上前一步虚扶,“呵呵,自家人,何须如此客气?”
“郡公,礼不可废!”王守信虽然是直肠子人,但是一番话却是讲得格外顺气,连一旁的柴永都在怀疑自己这位主将平时是不是有点儿守拙的感觉了。
“好好,二位将军免礼,请起!”
江烽也不多客气,他知道必要的礼仪很有意义,尤其是在朝廷使团面前,如果部属显得轻慢,或许会让郭韬他们对自己的驾驭能力产生怀疑,而王守信和柴永此时的表现足以说明一切了。
王守信和柴永这才起身抱拳,站在一旁。
“来,吾来为两位介绍,这是朝廷来的使者,枢密院同知郭公韬郭大人,你们二位来见过。”江烽这才将站在一旁的郭韬引过来,“郭公,这是武宁镇都督王守信王大将军,副都督柴永柴将军。”
一番寒暄。
郭韬也在打量着两人。
他虽然远在关中,从未见过二人,但是却也听说过二人大名。
王守信不必多说,王守忠之弟,而且还是一母所出,只是在平卢镇,王守忠素来是一手遮天,其他人都显得黯淡无光,但郭韬也知道王守信在平卢军中还是颇有威信的,与刘延司、张君越二人都是王守忠麾下执掌一方的大将。
柴永则是郭韬很感兴趣之人。
盖因杨溥在长安定居之后,郭韬也曾经去造访过,听闻杨溥介绍过原来淮南诸将,提及了其麾下大将以周望和柴永二人为强。
周望随杨溥到了长安,而柴永则投效了江烽。
投效了江烽也就罢了,没想到这柴永在江烽麾下却甚得重用,先是军指挥使,后来在攻略徐兖时,屡有战功,迅速升任了淮右左军的兵马副使。
现在江烽设立五个军镇,柴永更是力压群雄,一跃成为武宁军的副都督,可谓炙手可热。
连郭韬也不得不佩服江烽的手腕,怎么就能把这帮降将尽数抓在手中,丝毫不惧其忠心,而这些将领也心甘情愿为其所用。
对于郭韬的观察,江烽心知肚明。
几乎所有人都担心这些降将的忠诚度,若是说江烽没有一点担心,那也是假话,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形势却不容他有其他选择。
他不可能把张越、张挺、鞠慎、秦再道、郭岳、丁满这些将领提拔到都督位置上,而让俞明真、柴永、朱密、卢启明、洪葵、秦汉、刘延司这些明显从武道实力到战略战术水准都要高出不少的武将屈居他们的手下,更何况自己麾下这些军队,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从感化、泰宁、平卢军中直接整编而来。
不公正的安排指挥让军将离心离德,那样不但会极大的削弱战斗力,而且更容易引发祸端。
江烽奉行一个观点,那就是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与爱。
虽然淮右是通过战争来赢得征服,但是这些人都是军人,他们都明白当今天下本身就是纷争之世,藩阀之间相互攻伐本来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么成王败寇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所以谁都要接受这个结果,没有必要怨天尤人怨气满腹。
自己给了他们机会,给了他们信任,给了他们前途和希望,他们没有理由不付出忠诚。
当然也肯定会有一些人走不出来死胡同,那他也没有办法,他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手段来弥补。
弥补的手段很简单。
第一就是后勤制度的改革,所有军资粮草不再由各军自掌,而由枢密堂后勤部统一进行调配补给,这就断了任何想要挟兵自重的根基。
再者通过军务学堂对中基层军官的轮训和补充来确保这些人对自己的忠诚,这是军官制度的改革,当然这会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只要坚持,就必定会收到奇效。
第三就是辅之以夜鹰这样的秘密部门的刺探、监察等多重方式的发现了,这也算是最后一招。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治下为这些军将士卒们提供了一个最稳定的保障,这是根本。
当兵吃粮这句话不是简单四个字,放眼天下,有几个藩阀,尤其是北方,能做到这一点?
感化军和泰宁军不去说了,吃空饷,克扣兵粮,那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平卢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几乎没有哪一个军镇不这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江烽从固始军开始,就坚持了这一点,宁缺毋滥,宁肯兵精而少,也不轻易扩编而导致无法保障。
郭韬的确在仔细观察着这支军队,骑兵滚滚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