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贯在忧虑,因为他搞不清楚张位此疏的真正含义。
在他看来,张位上这本奏疏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朱常洛,原因很简单,没有理由!他知道当初张位能够得到首辅之位,朱常洛在阴差阳错当中起了不少作用,平时也十分维护朱常洛……
但是作为一个官员,恩德什么的,远远比不上自己的前途重要,如今张位已经是自顾不暇,怎么可能还有心思管朱常洛?
而且更重要的是,只要了解大明士林风气的人,都不会犯张位这种低级错误!
还是两个!
没错,张位的这份奏疏一连犯了两个错误,而且是士林当中鲜少人会犯的错误!
其一,是重提太祖皇帝藩王旧制,要知道,当初成祖皇帝用靖难的名义将建文帝赶下来皇位,无论如何掩饰,都无法改变他得位不正的事实,即便成祖皇帝继位之后,屡屡申明自己是按祖制行事,甚至不惜涂改自己的出身,将自己的身份涂改成嫡子,都无法掩盖这一点。
而作为成祖皇帝的子孙,今上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动摇成祖皇帝的地位,而削藩本就是成祖皇帝最大的动作,所以关于藩王的政策,也就成了心照不宣的事实!
如今张位重提太祖时的藩王制,分明就是在打脸!
偏偏今上还不能反驳,因为无论哪一朝皇帝,都不敢明目张胆的违背祖制……
当然,这也和张位保留了朝廷军权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有关,但是可以想见的是,此疏一上,张位将会彻底的得罪皇帝,原本还有一丝希望保住的首辅之位,将再无一丝可能,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今上还在位,那么张位不但以后不可能再被起复,甚至连致仕之后的荣宠都不可能再有。
若说这一点张位反正都是要离开的人了,还不在意的话,那么第二个错误就是致命的了!
清誉!
对于大明朝的官员来说,什么最重要?名声!尤其是在士林当中的名声!
如今张位告病在家,但是实际上已经在走退休程序了,按照士林的风气,他此刻应该不再过问朝务,安安心心的递上请辞奏疏,等着皇帝批复,不然的话,一顶恋栈权位的帽子立刻就会被扣在头上!
但是如今张位不仅插手了朝务,而且插手的是一个朝廷上下都认可的事情,可想而知他会面对的是整个朝廷的压力,晚节不保都是轻的,甚至于连致仕之后的安稳日子都不会有……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在朝中过了大半辈子的大臣,沈一贯不认为张位出此昏招,那么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思来想去,沈一贯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张位是想要绝地反击,置之死地而后生!
先是提出一个皇帝和朝臣难以接受的方案,如果皇帝不同意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重提国本之事,再统一起残余的力量,拼死一搏将皇长子送上位,到时候挟拥立之功,将无人再可动摇张位的首辅之位。
这招破釜沉舟虽然风险极大,但是若是成了,将会直接扭转自己的处境!
沈一贯甚至有些佩服张位,不惜污了自己的名声,也要留在首辅之位上!他倒是小瞧了这个老好人!
不得不说,虽然结论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沈一贯的想法,倒也勉强说得通,毕竟在大明朝的历史上,的确出现过这样的人,当初宪宗皇帝在位时的首辅刘吉,号为“刘棉花”!
最不怕的就是弹劾,无论朝臣如何弹劾于他,硬生生就是不递辞呈,一直在首辅的位置上熬着,士林当中的名声早就臭了,但是他就是守着首辅的位子不动弹。
以至于到最后,不但是他,就连他的子孙后代都难以出仕,不过那是后话了!
有这样一位成功的范例在前,也难怪沈一贯将张位也当成了这般无赖之人……
既然动机推断出来了,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那还用问吗?
“陛下,元辅此疏虽有不妥之处,然其也不失为一个安抚朝臣的好方法!”
沈一贯拱了拱手,抬头看着皇帝,目光坚定的说道。
无论是从政治立场还是个人利益来说,都必须支持啊!
张位不是想要借此机会重提国本吗?那他就反其道而行之,劝皇帝准了这道奏疏,要知道,这基本上可以说是张位用自己剩下的所有能量再跟皇帝提条件了,如果皇帝不同意,他自然有理由据理力争,甚至是拥立皇长子,从而取得拥立之功。
但是如果皇帝同意了呢?你上了奏疏,提了条件,皇帝也答应了,这下子你总没有理由再恋栈不去了吧?
要是张位还厚脸皮的待下去,恐怕朝中的舆论都会将他从首辅的位置上赶下来。
再说了,沈一贯自然也能看得出来,复藩王旧制的话,会让皇长子手中积蓄起一批自己的力量,但是如今浙党本就是拥立皇长子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常洛的力量越强,他成为太子的几率就会越大,浙党获得的利益就会越多。
归正浙党如今是皇长子的铁杆,这是朝野上下共知的事实,这是浙党付出了无数官员落马的代价换来的,就算皇长子有了自己的亲信,也不能抹杀浙党的功绩!
“哼,他还不是太子!如此规制,又与太子有何区别?朕若是准了,又置祖宗家法于何地?”
不过沈一贯如此想着,朱翊钧却不高兴,脸色一沉开口说道。
当然,朱翊钧说的祖宗家法,肯定不是太祖皇帝的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