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谋天下>第五百三十一章:定国公府

其实也不是朱常洛瞧不起他定国公府,而是定国公府在朝廷的地位,着实是尴尬的很。

作为大明朝最高一级的勋爵,京城中硕果仅存的国公,定国公府行事无比低调,几乎没有什么消息出现,当代定国公徐文壁在朝堂上几乎就是个泥雕木塑,鲜少开口参与政事,迫不得已的时候,也是随大流说上几句罢了。

应该说,定国公府最大的作用,就是朝廷的吉祥物!

不错,就是吉祥物!

徐文壁最大的作用就是,代皇帝出席各种祭祀活动,包括重要的册封典礼等等。

尤其是这些年皇帝缩在深宫当中不愿出门,储君之位又空悬未定,所以各种先皇帝的寿辰,祭祀,都是由定国公代行的。

除此之外,就连军队这块勋戚的自留地,徐文壁也不常插手,不然的话,也不会轮到费甲金出掌中军都督府。

更何况京师和南京不同,都说南京城是勋戚集团的最后一块阵地,不是没有道理的。

南直隶是勋戚扎堆的地方,留下来的都是老牌勋戚,而文臣的主要力量不在这里,所以在南直隶,勋戚集团和文臣集团尚能做到平起平坐,但是在京城,可彻彻底底的是文官集团的地盘。

想想费甲金堂堂的中军都督府都督,手握重权的正一品的大员,就品级而言比六部尚书还要高上一品,但是却不得不为了几个卫所的军饷而四处奔波,便可知勋戚在京城当中过的是什么日子。

这种种原因之下,朱常洛才直接问魏国公府在朝中有哪些交好的官员,而没有问有哪些交好的勋戚……

但是听陈良弼的意思,在他心中,朱常洛要查办魏国公府,这勋戚方面的压力,竟然能比文官更大不成?

“殿下容禀,这定国公府这些年虽然低调,但是却并不代表定国公府弱势,定国公府在京城勋戚当中的地位,甚至比魏国公府在南京勋戚当中的地位更高!”

陈良弼也看出了朱常洛的疑惑,开口解释道。

倒不是说定国公府比魏国公府强势多少,理论上来说,定国公府和魏国公府虽然分为两府,但是同出一脉,而且更重要的是,魏国公府是承自中山王徐达的嫡脉,而定国公府却是承自徐达的幼子徐增寿,所以无论过去多少代,定国公府的根都在魏国公府。

加上京城乃是文官的大本营,所以定国公府的势力和名声一向都不如魏国公府,但是如今却是不同。

这一代的魏国公徐弘基刚刚承继魏国公,甚至刚刚不过双十之龄,而定国公徐文壁却是徐弘基的长辈,继承定国公之位已有多年,威望和手段自然都比徐弘基要厉害的多。

当然,这不是陈良弼将定国公府慎重的择出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定国公府在京城勋戚当中的影响力。

顿了顿,陈良弼继续开口道。

“这涉及到数年前的一场秘闻,那时的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尚且是定国公徐文壁徐公爷,定国公府也是京中勋戚的核心,但是后来发生了些事情,京中的一位侯爷被查出贪污饷银,本是件再正常不过的案子,但是却被有些人借机发作,弹劾中军都督府苛待军士,藏污纳垢,请陛下准许以文臣委任中军都督府都督……”

文臣和勋戚之间的斗争,其实从未停止过,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文臣获得胜利,一点点的挤压着勋戚的生存空间。

而那一次,正是皇帝刚刚亲政没多久,急需团结文臣力量的时候,而与此同时,首辅张居正的亡故,也让一干文臣失去了主心骨一般,急需做些事情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两方一拍即合之下,便开始对勋戚动刀子。

这件事情,虽然陈良弼不在京城,但是也差点受到了波及。

“朝臣弹劾的越发剧烈,从一件小小的贪污案子上,逐渐变成整个勋戚世家的问题,而这个时候,朝中又有大臣上书,言勋戚肆意无度,调三大营兵士为己用,致使大营军士苦不堪言之事,朝议汹涌之下,是徐公爷当机立断,上书求陛下遣派可靠文臣督抚三大营,并辞去了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才令得朝堂平息下来!”

应当说,这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将三大营让出去,总比将中军都督府让出去要好得多,三大营是皇帝直属的亲军,由皇帝遣派亲信大臣督抚,也说得过去,但是五军都督府却是彻彻底底的勋戚的地盘,一旦被文臣的势力渗透,恐怕整个勋戚集团再想扳回来可就难了!

“此番退下来之后,徐公爷便仅仅在后军都督府挂了个衔,自己则是不再过问政事,而中军都督府由崇信伯接掌!”

听完事情的缘由,朱常洛也微微有些沉默。

怪不得当初冬至大祀的时候,徐文壁能够带着那么多勋贵集体沉默,原来根子在这里,且不谈定国公府曾是京城勋戚的核心,虎老威犹在,便是这件事情,定国公府等同是施恩于整个京城勋戚,以自家一人的退出仕途,换取整个勋戚的利益!

有这一层关系在,恐怕定国公府对于勋戚集团的影响力,要重新估量了。

“本宫知道了,多谢陈守备提醒!”

微微点头,朱常洛道。

魏国公府和定国公府同气连枝,徐文壁定然不会坐视魏国公府出事,要知道,虽然两府分家,但是这个年代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魏国公府才是徐家的本家,而徐弘基才是徐家的家主,这一点不会因为徐文壁比徐弘基辈分高,威望盛就改变


状态提示:第五百三十一章:定国公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