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清变>第七章 先进工艺

后世的印染行业流程分预处理亦称练漂、染色、整理三个步骤,在毛纺织物印染过程中,又往往把预处理的练漂归入整理,所以在后世,印染被称为染整。不过,在清末这个时候,不仅是大清,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有的印染厂还都是以染色为主,整理只是印染过程中的一个极为次要的环节,所以在清末还没有染整这个词。秦川在厂门口的牌子上刻意写上染整厂,就是想要人们能有效地区分他的工厂和别的印染厂的不同。

此时的印染流程有原布准备、退浆、练煮、漂白、染色几个步骤,比之后世的染整流程,缺少了烧毛、丝光和后整理。

练漂的目的是去除天然纤维里含有的杂质,以及在纺织原布过程中加入的各种浆料、油剂、污物,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上述这些杂质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色布的质量。虽然印染的主要流程这个时候也都有了,可在每一个流程中的具体做法和目的还是和后世相差很多。

比如说,原布准备,此时基本就是检查准备染色的坯布是否有疵点、破损两个指标,而后世,仅检查疵点就有纺疵、织疵两项,除此之外,主要的检查项目还有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强力等等。

再比如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织布,往往在经纱上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

坯布上的浆料不仅会影响织物的吸水性,更会严重影响色布的质量,并且还会多消耗染料,所以侵染前要先去除坯布上的浆料,这个过程就叫退浆。这个时候只有碱、酸两种退浆法,而后世,还有生物酶和氧化剂两种退浆法。

再有练煮和漂白,后世基本上很少单独使用某一流程,而是往往把退浆、练煮、漂白三道工序合在一起,即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又能减少酸和氧化剂对织物的损伤。而此时,则还是三道工序分界清晰。当然,三道工序合而为一,那是需要对各种化工原料有精确配比和保持在一定条件下的。而这,是难不住秦川这个染整专业的毕业生的。

染色这道工艺看似简单,其实比起其它步骤更加艰难。

染色一般使用一台轧机就够了,但如果考虑到不同染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对于蒸汽的控制、轧机的压力调整,就是一个十分精细的活。

秦川还在租界里时,就把原来的四套轧机改成两套,是秦川把图纸交给李明方,由李明方找人改的。经过秦川改进的两套染整线,每套有两部轧机,那是秦川要用前车染色后车进行固色,也就是提高色布的色牢度。这个时候的染料主要有士林类和硫化类两种,天然染料一个是颜色不全,而且价格也是最贵的。

不仅如此,这些染料都有一些不可克服的问题。后世基本上都使用活性染料,秦川授权巴斯夫的十几种染料,就是活性染料。

在固色上,秦川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后世在双车扎染固色后,还要经过高温培烘进行进一步固色,温度要控制在195-210度。这高温培烘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定型。

再有,就是这个时候也还没有出现的丝光处理。

所谓丝光,通过坯布经纬方向都受到张力的情况下,通过浓碱液处理,使纤维纵向扭转力消失,这样会使色布对光的反射更有规律,因而光泽大增。

而在其中的各个环节,如果有各种染整助剂相配合,更会使颜色更艳、色牢度也会更好。在这些秦川掌握的林林总总的助剂中,秦川手上现在有的,主要是匀染剂、退浆剂、柔软剂、固色剂、荧光增白剂等十几种染整助剂。

至于其余的后整理,比如定型、预缩、抓毛、压延、拉绒、磨绒等等,秦川在现有条件下根本就做不到。

秦川原本在设备改造完成后,让李明方带着改造后的图纸和几个染厂的老师傅去过租界,秦川当面向他们反复讲解了新机器各个环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由于虽说是有过设备改造,可基本上差不多就是四套变两套,而且由于并不是简单地合二为一,甚至还少了一些,对于这些老染工来说,接受起来倒也不难。

不过,尽管如此,秦川还是领着李明方和那几个老染工以及楚云涛,再次从染线前端开始,一步一步又仔细讲解了一番。最后,秦川询问楚云涛是否听懂。

楚云涛虽然不是染工,可年纪轻脑子又灵,复述一遍居然分毫不差,这更让秦川好不高兴。

在李明方一声开机的喊声过后,楚大柱和吴铭仁两人乐呵呵地合上电闸,两条差不多还都是新的机器产线轰轰地转动起来。

秦川的两条新染线,虽然比以前的四条减少了一半,可由于他把退浆、练漂、漂白三道工序合而为一,效率大为提高,和之前四条相比,产量并不逊色。

秦川这次因为资金原因,只购进了一千匹坯布,他的这两条染整设备一天可以洗染二百匹,一千匹足够他五天的用量。知道离染好第一批布还有一段时间,秦川也不在车间里耗着,叮嘱楚云涛在车间里盯着各道工序的操作是否是按他的要求在做后,就带着楚云飞来到前院护厂队的两个大套间里。

李明方按照秦川的要求招来的护厂队,算上石峰和楚云飞一共三十二人,个个都有些武艺的,基本上都是十七八岁的棒小伙。秦川要石峰划出十二人,每六人一班分作两班,轮换值班,负责夜里工厂的安全,重点是保护好几个仓库里的东西和


状态提示:第七章 先进工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