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拨以多尔衮、多铎和一些子弟贝子为首,主战先取中原,速战速决,直捣黄龙;另一拨以代善、阿巴泰、扬古利等一些元老汉臣为首,主张稳中求进,侵扰明变以消耗明王朝的实力,打拉锯战。两派人常常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
就现实情况而言,后者以奠基定业为先,循序渐进,是更为明智的战略。尤其是对于这些久经沙场的元老,深知建业立国之艰险,不会轻易犯险猛进。
而对于生在了好时代的后生们,如今大清的崛起,只加剧了他们的权欲之心膨胀。老臣们从成败顺逆中汲取的经验之谈,在他们看来是投鼠忌器,墨守成规。
就好比多尔衮为例。他生在了一个没有李成梁,没有熊廷弼,没有袁崇焕的时代。
他只经历过己巳之变的顺风顺水,灭察哈尔部的秋风扫落叶……而九部之战、萨尔浒之战、宁远之战……这些决定了大清的命运的战役,是何其惨烈,他不曾身临其境。
只有代善和扬古利这些老臣才知道,己巳之变前,他们苦攻了铁桶般的宁锦山防线整整五年,这五年间对明的大战,竟是无一胜绩!甚至目睹了努-尔哈赤败倒在明军的炮火之下。而一统漠南蒙古,也花了前后整整十五年的时间,才有最后的秋风扫落叶般的得意。
五十年前,努-尔哈赤还是李成梁府上的一个战俘,甚至凑不齐十三副遗甲。
四十年前,建州每年要给大明的皇帝朝贡,若是贡不及额,便会受尽欺辱,就如今日朝鲜如之处境。
三十年前,女真也还未统一,雄心满满的布占泰,用了六年的时间将乌拉部发展壮大,决心与建州一决高下。海兰珠清楚的记得,那年乌碣岩一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战,若是败了,这个女真霸主之位就是乌拉部,而历史也会改写……
二十年前,抚顺的第一战,每一帧都充斥着血腥和屠戮的记忆……
正是这每一步走来的记忆,才更让人谨之慎之,猛进,只会重蹈先人建立金朝后的覆辙。
皇太极同样志在中原,只是他深知,就算现在攻克了京师,然能攻却不能守。空占了京师,杀了崇祯,届时会是四面楚歌,天下大乱。
谁人不想取逐鹿中原?可中原,又岂真是这么好取的?
壬申,浩浩荡荡的十二万大军自盛京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