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隋行4G>第372章 都斤山之战

杨爽派行军总管杜彦率领大部人马紧急回援白道州,确保全军与雁门关之间的通道不被突厥人切断,他自己则率领着两万多人马,奋勇向前,欲一鼓作气,攻下都斤山,以争得此次率军出关北伐的全胜。

突厥人属于游牧民族,习惯于营帐而居,因此,沙钵略可汗摄图继任突厥大可汗后,并没有把他的大可汗牙帐设在五原城内,而是设在了五原城以北约四十里处的都斤山下。

处罗喉和雍虞闾叔侄相继带领着从五原城撤出的残兵败将退至都斤山下,两人都明白,他们已无路可退了。

在突厥人的心目中,一向视大可汗牙帐为他们的圣地,甚至在寻常突厥百姓的心目当中,大可汗牙帐的地位还要高出帝都在华夏人心中的地位。因此,倘若大可汗牙帐一旦被杨爽率领的隋军攻下,纵使沙钵略不归罪于他俩,处罗喉和雍虞闾这一对叔侄自己也会产生深深的负罪感,认为自己是丧家辱国的罪人。

所以,尽管杨爽是乘胜追击,麾下所率军力又多于据守都斤山的突厥军队,却在都斤山下遭到了异常顽强的抵抗。

隋军和突厥军队几经往复,甚至一度攻至了大可汗牙帐近前,但仍被雍虞闾率领着“狼牙五百骑”给打退了回来。

第一天未能攻破突厥军队的防线,杨爽唯恐久攻都斤山不下,南面的白道州有变,于是第二天一早,便亲自披挂上阵,带领三千敢死军,手持盾牌、短刀,在弓弩手的掩护下冲着突厥阵中便杀了过去。

大元帅亲自出马,冲杀在前,极大地提振了隋军将士的士气,他们呐喊着,冲锋着,顺利地冲破了突厥军队的头道防线,直接和雍虞闾率领的“狼牙五百骑”交上了手。

杨爽年纪轻轻就被杨坚委以重任,独挡一面,除了他自幼经皇嫂独孤伽罗抚养长大,深受杨坚夫妇的信任有关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作战勇猛,且头脑灵活,曾率军屡立战功,是杨坚开创隋朝不可或缺的军中主要助手之一。

今天杨爽也算是孤注一掷,豁出去了,与普通敢死军军士一样,手持盾牌、短刀,一个步下,一个马上,和突厥王子雍虞闾战在了一处。

杨爽单论武力,虽较雍虞闾略逊一筹,却不像燕荣此前那样,与雍虞闾死拚硬碰,而是充分发挥他在步下,腾挪、跳跃灵活的优势和雍虞闾缠斗在了一处。与此同时,杨爽率领的三千敢死军对阵“狼牙五百骑”,则占尽了兵力上的优势,一个时辰未到,“狼牙五百骑”变做了“狼牙二百骑”了。

在据守都斤山的突厥军队中,就数雍虞闾的这支亲兵卫队战斗力最强了,眼看着身边左右的“狼牙五百骑”被杨爽率领的三千敢死军杀得只剩下了二百骑,而他自己却仍无法摆脱杨爽的缠斗,雍虞闾挥棒自尽的心思都有了。

就在胜负立见分晓,都斤山即将被隋军攻下的紧要关头,杨爽身后却突然传来了一阵鸣金收兵的锣声。

杨爽身为河北道行军元帅,自然懂得闻鼓必进,闻金必退的军中铁律,心中虽然气恼,但也不得不腾身跳出圈外,极不情愿地率领三千敢死军迅速撤退回了营。

雍虞闾明明听到隋军阵营中响起了收兵的铜锣声,却慑于对方的气势,没敢下令追击,坐在马背上抬手擦了把汗,暗道侥幸。

杨爽气吼吼地撤回至军营之中,劈面抓起一名中军都督,向他质问道:“因何鸣金收兵?”

那名中军都督脸色煞白地指着身旁站着的一位前来报信的斥候,颤声答道:“杜总管派人来报说,他率领的人马在五原城南不到一百里处和突厥援军遭遇,现已初步探明,突厥援军人数应在十万已上......”

杨爽陡地一惊,抓着中军都督的手下意识地松开了,瞪着眼睛转向前来报信的斥候,催问道:“哪里来的这许多突厥军队?白道州可还在周摇手中?”

“据杜总管猜测,白道州多半已失陷于突厥之手了。杜总管请大帅速速从都斤山撤军,与他所部人马会合一处,再做计较。”

“真真气煞我也!”眼看着突厥最强的一道防线已被自己率敢死军攻破,都斤山今日一鼓作气就可拿下,没想到在这当口,自己麾下这名糊涂的中军都督竟因杜彦派了人来报信,而鸣金要自己收兵撤回了军营,杨爽听罢鸣金收兵的缘由,越想越气,陡地大喝一声,挥起一刀,将那名倒霉的中军都督砍翻在地。

也正是如此阴差阳错地一后撤,错过了当日攻下都斤山的最佳良机,待到第三天,杜彦接连派了三路斥候来促请杨爽从都斤山撤军,杨爽望着前方依稀可见的突厥大可汗牙帐,长长地吁了口气,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全军撤离都斤山,迅速南下和杜彦所部会合了。

当突厥第二可汗庵逻部族的三万铁骑突然出现在杜彦面前时,杜彦真正意识到了战场形势正朝着极为不利于已方的方向发展。他当即立断,一面派出斥候迅速赶往都斤山,向元帅杨爽报警,一面传命全军以千人为单位,结成若干方阵,稳步向五原城后撤。

染干和庵逻部族的三万精锐铁骑会合一处,向杜彦率领的隋军发起了一通冲杀,然而在数十座相互呼应的隋军方阵面前,却讨不得一丁点便宜,反而被隋军方阵中时不时射出的一阵箭雨射杀了不少突厥骑军。此时,染干派往五原城打探消息的斥候向他回报:五原城已被隋军攻下,隋军主将杨爽正率军猛攻都斤山。<


状态提示:第372章 都斤山之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