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隋行4G>第491章 佛寺逸闻

好容易盼到久不得志的清河公杨素回京担任了御史大夫,王世充认为,自己和杨素同为平定尔朱绩的有功之臣,自比别人多一份情谊,便于杨素才从东都返回长安任职之际,就巴巴地携带着自己节衣缩食省下的两匹上好绢帛,登门拜访杨素,意欲投在杨素门下,指望他帮自己加官晋爵。

岂料杨素眼界甚高,根本就瞧不上王世充这样出身低下的部曹小吏,连面儿都没见上一回,就命家中仆从将王世充带来的那两匹绢帛扔还给了他,并死死关上了自家府门。

王世充空负一身经世之才略,却投效无门,五年来只得窝在兵部委屈求全地替上司出力办差,尽管在兵部十几位和他品秩相同的员外郎,每年的业绩数他第一,可是朝中无人难做官,整整五年过去了,兵部从尚书到侍郎先后换了几拔人,王世充却依然纹丝未动,照旧做他的从五品员外郎。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世充才在听到晋王杨广还朝的消息后,拉扯着太府监何稠,两人一道登门拜望杨广,希望能投效于杨广门下,从此以后飞黄腾达。

此时听杨广向自己问起五年前曾任宗玄署丞的往事,王世充虽尚不清楚杨广感兴趣的倒底是哪一座寺院里的人和事,但凭着他聪明过人的头脑和灵敏的嗅觉敏锐地察觉出,自己以往的那段掌管宗教事务的经历很可能会再次给自己带来好运,遂起身抱拳答道:“回禀王爷,下官至今仍能当场说出长安新都和旧城之中一百三十八座寺院和七十六座道观中住持的出身、来历。但不知王爷想问的是谁?”

杨广方才已见识了王世充大言不惭的功夫,遂试探着问道:“有个法名唤做了缘的,你可知她现在哪座寺院出家修行,是何来历出身?”

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王世充从容答道:“王爷问起的可是前朝司马皇后?半年前,她就入了万善尼寺出家为尼,是万善尼寺内的明经堂执事心意师太为她取的法名,唤做了缘。”

“那,你能说出心意师太的出身、来历吗?”因想到司马珞身份特殊,她出家为尼之事很可能在长安城中尽人皆知,杨广颇有些后悔一张口就向王世充问及了缘的出身、来历,难他不倒,遂趁着王世充提及心意师太,接着问道。

“王爷这几年出镇并州,对长安城内寺庙间的情形并不了解,其中不乏有些逸闻趣事,王爷可有兴趣听下官略说一二。”王世充忙不迭地抓住时机,欲在杨广面前表现出他对宗教事务的熟知。

“这会儿本王左右无事,就听你说说吧。”杨广点点头。

“王爷方才问及下官的心意师太,在长安新旧两座城中的寺庙中也算得一位奇人。据下官所知,心意师太本姓顾,俗名好像叫顾盼儿,出身江左四大姓之首的顾氏门中,南陈宣帝初登极继位之时,因主动与前朝结亲,将这顾盼儿嫁给了前朝明帝,后被明帝封为贵妃。早在明帝驾崩后不久,顾盼儿就削发为尼,遁入空门,进入了万善尼寺修行,所以,若论资历,心意师太尚比现住持心严要老得多。开皇三年初,大兴城修建完毕,皇后曾有意调心意师太出任新都城内兴善尼寺的住持,后来不知因为什么缘故,未能实施。王爷也知道,万善尼寺内安置着数百位前朝的宫嫔、命妇,心意师太俨然就是这伙人的首脑,她不肯离开万善尼寺,依下官猜想,多半与不愿和这伙前朝的旧人分开有关。”

抬眼见杨广听得饶有兴致,王世充心下不免得意,遂搜肠刮肚,尽挑些杨广知道的人和事接着说道:“还有,王爷可知,会真和尚生前担任住持的大庄严寺已从旧城迁入了新都,座落于南城,改名做大慈恩寺,前些年,下官曾听说,皇上有意请并州大兴国寺的住持会琳和尚出任大慈恩寺的住持,所以派了法喜和法悟二僧前往并州接替会琳和尚,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至今会琳和尚也没能南下长安,所以大慈恩寺住持一职始终空着,为此,长安各寺院的有辈份、资历的高僧们都对大慈恩寺住持一职垂涎三尺,明争暗斗,必欲得之而后快咧。”

“王世充,你用垂涎三尺,明争暗斗这样的字眼儿来形容大德高僧,是否过份了些?”杨广听王世充口出不逊,对佛教中人全无半点儿敬意,颇感不快,开口打断他道。

“王爷,你不知道”王世充两眼冒光,兴致勃勃地还要再说下去,杨广已不耐烦听了。

“既然你对寺庙中事如此感兴趣,明日本王欲往万善尼寺一行,你到时就陪同本王一同前往吧。”因见太府监何稠自进殿后,就一直沉默不语,微笑着坐在一旁听王世充向自己讲述长安寺庙中的逸闻趣事,哄自己开心,杨广及时阻止了王世充继续白话下去,转向何稠问道,“不知本王离开长安这几年,何府监又有了什么大作?”

何稠急忙起身离座,拱手答道:“王爷若问起大作来,下官未免觉得惭愧,这些年里,唯有营建大兴新都和修建广通渠两件事可称得上大作,却概出自太子右庶子宇文恺一人之手,与他相比,下官这些年做的那些小玩艺儿实在不值一提。”

“本王还记得当年你连夜赶制波斯锦袍的那段佳话,现有一事相询,本王这几年于河北多率军与突厥征战,发现我大隋将士身上所穿之皮甲、软胃不足以防备突厥铁骑的弓弩进攻,即使结成方阵应敌,往往也死伤惨重,不知何府监有何良策可以教我?”

“回禀


状态提示:第491章 佛寺逸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