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四百多人的团,在经历了最初的磨合之后,军事训练逐渐的走向了正轨。
刘远山按照后世的训练方式,给军团增加了不少的军事训练设施,比如单双杠、断墙、铁丝网、绳索,还设置了各种障碍物。
除了一般的军事训练之外,还增设了一些体能拓展,野外生存等训练。
按照这个套路训练士兵,不愁训练不出好士兵。
刘远山要的不但是好士兵那么简单,他要的是忠诚的好士兵。
之前招收团兵的时候将目标年龄段锁定在十六岁至二十岁之间,便有这个用意。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士兵,牵挂和牵扯都少得多,容易训练出忠诚度来。
当然了,年龄有了,还要普及思想教育。
刘远山亲自动手,设置了一个专门负责跟进士兵思想的部门,叫做宣传司。
这个宣传司和后世帝国的宣传部完全不同,刘远山的这个宣传司,主要是深化士兵忠心爱团的思想,他自己除了担任团长之外,还担任了宣传司司长的职责。
宣传司成立之后,刘远山的日常工作变得非常繁重,除了平时的安排之外,每天晚上还要负责教导那些士兵念书识字,同时也要给他们洗脑。
宣传司不可能只有他一人,可临时找过来的张喟也好,毛二叔也罢,基本上都无法胜任工作。宣传司的工作,说好了是宣传教育,说的低端了,就是忽悠人。
人,哪里是那么好忽悠的。
好在刘远山有成套的政治思想理论可以借鉴,他又马不停蹄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临时编写了一部教育丛书,名字起得很俗《百姓的兵团》
书中描绘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世界,所有人都一律平等,平民百姓见了当官的不用下跪,当官的处处为百姓着想,世界上没有吃不饱饭的难民,等等!以此为目标,制定了若干实现目标的阶段和具体措施,以及兵团的任务和各个团兵必须具有的奉献牺牲精神。
现在还没有打过仗,也没有人受伤。类似于后世英雄的描绘和夸大宣传刘远山没法做,但这一天应该也不远了。
这本书出来以后,整个团的思想教育工作才算有了最初的成果,刘远山再也不必亲自教育那些士兵,而是将这些繁杂的事务交给了毛二叔。
至此,毛二叔除了教授军拳之外,又多了一样工作。
与此同时,刘家还在疯狂的兼并刘家村周边的土地,有时候甚至不惜用远远高于市价的重金购买,于是,刘远山手中的地也在不断的快速增多。
截止到仲夏的时候,已经有了将近千亩良田。
这样一来,那些团兵在闲暇的时候也有事情可以做,不会一味的去训练,训练和生产相结合,自给自足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很多事情都交给别人做,刘远山自己也不可能就这么闲着。
他想的则更远。
现在经过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加上自己又拥有了四百人的团练,一夜之间便成为了靠山镇的最大势力,虽然他家中的金银不一定最多,但在靠山镇,却也无敌了。
但这并不是刘远山想要的最终结局。
想要在这乱世之中保存自己甚至打开局面,凭借着手中的四百士兵,即便是这四百人人人都带着燧发枪,也没有什么作用。
要争锋天下,首先要立足荆襄。
想要立足荆襄,自然要控制房县;现在他手中只有三四百人,已经达到了团练的极限,凭借着这些兵力想要将整个房县拿下来不难,但是守住却不容易。
对于他来说,现在的当务之急便是融入整个房县的核心中去,只有紧紧的抓住房县中的一切,才能未雨绸缪在所有人动手之前将整个房县打造成一块铁板,依靠着房县的地利,建关锁县,打造出第一块根据地和大本营,弄出第一批产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而想要融入房县的中心,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和那些当权者建立联系,第一步进入房县;第二步,取得他们的信任;第三步,把房县的当权者变成自己人,然后把不能变成自己人的当权者变成死人。
如此,大事可矣!
时不我待,将家里的所有杂事安排好,刘远山带了刘大和另外五个身强力壮的团兵随身伺候,还暗中带了两把燧发枪,起身去了房县县城。
从刘家庄开始,往南十来里路便是靠山镇,从靠山镇西面的驿站可乘船,顺流而下二三十里的路程,便是房县的县城了。
这是刘远山穿越而来之后第二次到房县。
县城的城墙低矮,四周围绕着护城河,其中南面和西面的护城河就着马栏河的地利,东面和北面算是挖渠引水的人工河。
护城河不是很宽,约莫只有五六丈的样子,城池差不多五百米宽,里面的建筑大部分是县衙衙门,其余的住所一部分是官员的府邸,另一部分基本上算是本县中有头有脸的家族宅院。
普通的黎民百姓和富家户其实都居住在城外。
房县县城还算热闹,刘远山大致走了一圈,县城中的常住人口即便没有八千应该也有五千,街道上人来人往穿梭不绝。特别是内城中,街道两旁的商店几乎是栉比如林,一间挨着一间卖什么的都有。
街道上还时不时能看到摇着手吆喝的小商贩。
刘远山注意到,和去年冬天不同,街道上多了很多无家可归的穷苦人,一个个身上脏兮兮的,有的缩在墙角,有的跑到小商小贩的摊位前,苦苦哀求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