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重生之烽火传信录>第三章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非鸿踏雪泥

第三节

田坑村,红军独立团第二个临时驻地。为了不被敌人察觉,主力部队已经从车脑村转移至此。周围的密林中仍旧散布些部队,既能起到先敌预警的作用,又防止被敌人包饺子。

一路经过严密检查,找到团部,顾不上喝水,张慕癞连忙把情况向王司令员及谭政委、龚参谋长做了汇报,甚至把赵龙江做媒的一段经过都详细汇报出来。作为后来者,知情不报可是一大罪过。上大学的时候张慕癞曾经对潘年汉的事迹比较着迷,仔细阅读过这方面的帖子。作为一名活跃在敌后大名鼎鼎的特工英雄,就是因为曾被策反对象胁迫去见了一次大汉奸汪晶卫,以为当事人不说,知者不言便没有关系,没有立即向组织汇报。后来被gmd报纸捅了出来,毛委员亲自问他有无此事,潘坚决否认,错失机会。当时毛亲自安排人对gmd报纸进行了批驳,了结风波。谁知在建国后十年运动期间知情人被抓,潘忧心不已,向自己的老上级交待了此事,最后结果不言而喻。

前车之鉴,张慕癞心说我可不能犯这种错误。哪怕招来众人一阵打趣,也厚着脸皮跟着一起乐。谭政委笑道:“看张营长的样子似乎并不反对,要不然这一仗咱们争取把你这未来的舅丈人俘虏,让他亲自主持你们二人的婚事,也算给战地红军留下一段佳话。叫做赵团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张慕癞连连摇头,我可没那意思。况且我年纪,职务都不够条件,要想成婚为时尚早。

当时红军的结婚条件就是“二五八团”,即满足:25岁,8年党龄,团级三个条件均满足才能结婚,当然革命前已经成家的另当别论,还有在白区干特工的为了掩护身份也有假结婚后变真结婚的(得特批)。张慕癞穿越之前实际年龄才20岁,没敢说自己是党员,因为那时候入党是相当严格的,每个党员都是有据可查,一旦被组织发现查无比人,后果是相当严重地。至于所在部队,刚好张慕癞知道红5军团34师在湘江战役后只剩一人,因而一直以来报的都是红34师掉队侦查员的身份。

大家听张慕癞这么一说,才想起眼前这个计谋颇多,本事极大的小营长还是个刚满20岁的少年。大家都被他成熟稳重邓迷惑,而忘记了他的实际年龄。谭政委当即说道:“年龄是个问题,大家爱莫能助。至于党员身份,你堂堂一个红军营长,目前还不是党员也有些不妥,这样吧,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观察,我个人认为你已经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我来做你的入党介绍人,王司令员,龚参谋长做证明人,大家同意不同意?”

张慕癞腾地一下站起来,激动地说道:“我愿意!我早就对党心生憧憬,能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我今生的梦想!”王司令员和龚先楚参谋长也都站起来表示同意。当即通信员找来一面党旗,面对着鲜红的党旗以及金黄色的镰刀斧头图案,张慕癞高举右拳庄严宣誓:“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张慕癞心中激荡不已,前世自己忙于练武,对社团活动并不积极,从一个小吊丝混成了杀人犯。现在居然也成了党的人了,比历史上爷爷入党的时间还早,想想都高兴,这是穿越到此最让人兴奋的事儿了。

接下来众人借着从窗棂上照射进来的日光,在军用地图上仔细谋划起伏击的地点以及突袭敌人团部的人选。张慕癞当即请缨道:“司令员,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我们营熟悉路程,长途奔袭能力及隐蔽能力强,保证完成任务。”王司令员看向政委及参谋长,见二人均是点头,也就同意了张慕癞的请战要求。时间紧迫,张慕癞出了团部,立即召集部队,整队出发。

时间推移到第二天下午,经过连夜行军的一营战士们都早早到达了各自的阵地隐蔽待命,张慕癞拿着望远镜向树林外的敌赵龙江团部驻地观察着。一大早敌人两个营一个加强连就集合出发,这股敌人不必担心,有杨三槐布下的地雷阵,炸药包,还有出其不意的伏击,相信不是以逸待劳的独立团两个营的对手。至于随队出发的赵龙江本人,张慕癞只能在心里说声抱歉了。虽然赵龙江对张慕癞青眼有加,可惜张慕癞却是个李鬼,而且道不同不相为谋,两军对垒,各为其主,只能默默地祝他好运了,希望不要被炸药包炸死,那样会死无全尸,惨不忍睹地。

算算时辰,估计敌人应该已经到达红军伏击圈,在望远镜中隐蔽前进的警卫连战士从村庄后面潜入,张慕癞当即下令开始进攻。哐哐哐几发迫击炮的爆炸声吹响了进攻的号角,敌人数个火力点遭到了精准的打击,一时间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懵了,只有两个连防守的团部显得弱不经风,只有零星的反击。张慕癞这个营可是有不少正规军的装备,机关枪不要钱似的扫射着子弹,两个连的红军战士在滴答作响的冲锋号声中冲入村庄,不时响起缴枪不杀的喊声。不一会儿,枪声逐渐减弱,张慕癞在警卫员的护送下进了敌人团部,满意地看着先期潜入的警卫连战士们缴获的敌人电台和密码本,心中大定。虽然敌人很快就会更换密码本,但这电台可是实打实地。这样和中央的联络很快就能够恢复起来,一些后世了解的情报也能及时提供给中央首长参考,作战回旋的余地会更大些,兴许能挽回数万红军战士的生命。

战场很快被打扫


状态提示:第三章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非鸿踏雪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