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神级复兴系统>第二百八十八章 见外?

第二百八十八章见外?

格物致知是儒教立本之论,王守仁拜访大师娄谅,探讨格物致知真正的可行性,面对竹子‘格’了三天三夜,什么也没悟到,反而病倒了,于是他开始对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怀疑。

王守仁的大才在科举制度中并不出色,因为科举制度当时已经将近腐朽,而王守仁的很多观念跟科举相悖,但是王守仁才学太大,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青眼有加,在他又一次科举落榜时安慰他,说他下一次一定中状元。

浴室王守仁写了一首‘状元赋’震惊朝野,有嫉妒者开始诋毁他,导致他到二十五岁依旧没有高中。

王守仁的父亲怕他心塞,安慰他没关系,以他的才华肯定能考状元。

但是王守仁却笑称“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王守仁似乎永远能找到事情真正重要的部分,科举也好,读书也好,他知道自己读书的真正目的,而不是盲目的为了读书而读书。

考科举是要读书没错,但是读书不是为了考科举,读书是为了当圣人,来成为更好的自己之后,去影响别人变得更好。

不是为了皇榜高中锦衣还乡,浪得虚名。

如果因为不中科举就懊恼质疑自己,那所谓的圣贤书真的是白读了。

二十八岁的王守仁因为才华压不住了,虽然没有中三元,但是也是进士第七人,而且直接分配到了兵部主事。

三十四岁是朝廷宦官干政,迫害朝廷重臣刘健、谢迁,激发士人怒火弹劾宦官,但是因为皇帝听信宦官,罪责连带求情的二十一位官员。

王守仁听后上书求情,被皇帝连带贬官,连累的家人一起贬出了京城,在途中被宦官党羽追杀,逃过一劫后上任偏远未开化的龙场地区,当时龙场的百姓还未开化,很多落后的风气和习俗,王守仁一点点改变,深受百姓爱戴。

在龙场的这段日子,王守仁深入基层,感悟天道,最终悟到,史称‘龙场悟道’。

宦官之害除了之后,王守仁回京赴任,当时湘西叛乱,王守仁操练兵马,顺手灭了当地最大的盗贼集团,这伙盗贼集团盘踞当地十几年,朝廷派了大军都未镇压,接过在王守仁练兵的时候被灭了。

随后宁王朱宸濠发动‘宸濠之乱’,王守仁听闻后临时改变路线沿途着急散兵平乱,用疑兵之计策拖延宁王大军半月,等到宁王发现的时候,王守仁已经集结了真正的大军。

这场将近三十万人级数的战争,历时三十五天的宸濠之乱,实际上只打了三天的仗就被王守仁顺手给平了。

但是这场平乱大功,却并没有得到当时的明武宗认同,王守仁见皇帝对自己有看法,当时明武宗御驾亲征,但是等他到的时候,王守仁已经擒住了宁王,知道自己抢了皇帝的风头,王守仁急流勇退,把功劳‘还给’了明武宗。

以至于这场平乱大功,在明世宗的时候才给王守仁加官进爵。

王守仁的爵位是世袭的伯爵,在历代名将名士中,算是封侯中含金量很重的爵位。

王守仁的‘军神’之名在当时的明朝已经很大了,所以后期很多平乱,都是听闻王守仁亲征,多是不战而降。

晚年时期王守仁立传修书讲学,将自己创立的‘心学’推广出去。

王守仁在临终之时,弟子问他有什么遗言。

王守仁就说了这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句话的解释说简单,很简单,就是光明正大,无愧于心,不需要留下任何语言来为自己说话,功过坦然。

但是能做到的,确实太难了。

王守仁一句‘知行合一’间接影响了东瀛的明治维新,东瀛军神东乡平八郎是王守仁‘心学’的崇敬者并且‘一生低首拜阳明。’

国父孙中山更是王守仁心学的忠实粉丝,也是靠着这个理念,在推倒清廷时,能够获得广大海外华侨的赞助。

现在的王耀面临着真正的人生转折点,之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证明他有能力立足的表现,但是这次,他将会真正独自承担起自己的人生。

之前不管如何,有启功先生,有大先生,有梅先生等人的压阵,他们可以为王耀收场,但是接下来,王耀将会一个人面对接下来的路。

几位先生将不是引路人,而是目送者。

大先生送了两句话,是劝告王耀未来可能会遇见的难题。

启功先生送的这两句话,是希望王耀,能在未来的狂涛巨浪中,守住本心,不管外界的声音如何,他始终都能清醒的活着,做着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王耀给两位先生拜了一拜。

启功先生笑了笑,指了指墙上的那副对联“这幅字,我跟大先生商量过,我们俩给分了,等你以后功成名就的时候,我们还能炫耀炫耀,如果那个时候,我们还活着。”

王耀心中莫名一睹,撑起笑容“先生又乱语。”

“之前我想要‘独立之精神’,现在觉得,‘自由之思想’写的更好。”大先生笑道“去揭了。”

王耀起身走到墙边,把那两幅字揭了下来,呈给两位先生。

当轻如鹅毛的宣纸离手的瞬间,王耀突然像是感觉到一股无法形容的压力,压得他身心一颤。

“学生定不负师恩。”王耀沉声道。

“不负我们算不得什么。”大先生笑道“重点是,你不负自己。”

王耀抿了抿唇,点点头“对了,我这次在敦煌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八章 见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