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乱世太平王>第一六三章 计将安出

“文候此言大快人心,当浮一大白。。。。”马隆虽与杨柯相处不久,但对杨柯的谋略胆识佩服得五体投地,早已成为文臣眼中的杨党,作为武官,自然与文臣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文鸯这句话可说是道尽了他的心声,不禁拍手称快。

杨柯此时却如闷嘴葫芦一般,只是不停的劝酒劝菜,不置一词。刘伶在一旁冷眼旁观,也不动声色。

这一席酒一直喝到风停雨住,天近黄昏,众人心中都是各怀心事,美酒当前,都不禁面色微醺,胸中如憋着一团火一般。文鸯与马隆一起看着唐彬,唐彬心中明白他们是让自己开口探探杨柯的虚实。

唐彬与杨柯相识于患难,他个性沉稳,颇有大将之风,深得杨柯的器重与信任,而且,他要么不开口,一旦开口,每每进言,杨柯都会采纳,所以文鸯和马隆不约而同的希望唐彬开口。

唐彬沉吟良久,看着杨柯始终不露一丝口风的样子,终于很艰难的说了一句话:“侯爷,将士们跟着您出生入死,早就将您当成了主心骨,朝仪这次来势汹汹,如果您再不做决定,恐怕会寒了弟兄们的心啊。”

唐彬这句话出口,满座俱寂,鸦雀无声,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这句话是道尽了他们的心声,只是谁也不愿意开口点破而已,否则就形同逼宫了。在他们心目中,杨柯虽然御下宽厚,待人和善,深得众望,但实际上是属于绵里藏针的个性,随着他威权日重,已经隐隐有不怒自威的风范,包括如文鸯这样的老臣在他面前看似无所顾忌,实则也对杨柯敬重有加,所以,谁也不敢轻易放出这样的狠话,唐彬要么不说,一旦说出来的无疑就是诛心之语了。所有人虽感同身受,但都为唐彬暗暗捏了把汗,暗暗观察这杨柯的脸色。

杨柯脸上依然不动声色,但他的内心其实并不平静。这一刻在他的心中,突然想到了史书中宋代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典故。被部下所拥戴是个好事,但反过来说,部下将生死祸福都寄托在了这个宋太祖的身上,即便赵匡胤不想黄袍加身,只怕也身不由己了。此时此刻自己身处的环境与宋太祖又是何其相似。只有杨柯步步高升,权柄一统,跟随着他的这些心腹和武将才能高官厚禄,一旦他失势,这些人心中都很清楚,那就不是寒心这么简单了,历来的朝局之争很难有全身而退的,搞不好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晋武帝之后,贾后一党、藩王当政,都是败者死无葬身之地的结果,那是血淋淋的教训,殷鉴不远,文鸯等人当然不愿坐视不理,这也是今天他们一齐登门的真实意图,一定要逼着杨柯下定决心,稳固自己的权利。杨柯能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也才能化险为夷。

“放心,天塌不下来。”杨柯淡淡一笑,看着刘伶:“伯伦兄以为如何?”

刘伶一直冷艳旁观,旁若无人的大口吃菜,大口喝酒,听到杨柯有此一问,也呵呵笑道:“朝局如战场,无他,以正合,以奇胜而已。”

“原闻高论。”杨柯为刘伶斟满了杯中酒,继续问道。

“朝议汹汹,从面上看是矫侯爷之政,从底下看其实是想分权,第一步是扳倒侯爷的政令,紧跟着御史们就该上弹劾的奏疏了,如果政令有误,总得有人担责吧?太后与皇上是不可能承担这个责任的,那么除了侯爷和您创立的中枢院自然就成为罪魁祸首了,如此一来,中枢院自然就得撤销,侯爷您虽不至于被扫地出局,起码也是个分权的结果,那些虎视眈眈的氏族和大人们自然而然就能上位了,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一旦上了这个路数,侯爷可就回不了头了。”

马隆是典型的武夫,虽然在战场之上奇计百出,但对政治可说是一窍不通,听到这里不禁大怒道:“做他娘的清秋大梦,惹恼了我们,一股脑全给他们抓起来,看这帮一肚子坏水,背后放冷箭的王八蛋还敢不敢算计侯爷。”

刘伶微微一笑:“大将军可以抓了这帮文臣,甚至可以杀了他们,但请问这全天下的读书人你杀得尽吗?还有这满朝文臣遍天下的门生故吏、盘踞一方的豪强氏族你杀得尽吗?跟何况你将置皇上、太后于何地?”

这一番话让马隆登时如炮仗哑火一般,重重的哼了一声,气呼呼的一句话说不出来。

杨柯继续问道:“明知是个连环局,伯伦兄有何良策可破这个阵呢?”

“既然是以正合,当然是要不避锋芒,争锋相对,不过这个争锋相对不是如大将军所言的用拳头,而是用嘴巴。听说侯爷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在国子监开坛论政,和这些个文臣打擂台?”

文鸯插言道:“那些个文臣成日里就是靠卖嘴皮子混日子的,咱们这帮大老粗动手没问题,要事动口,哪有胜算?”

刘伶哈哈大笑道:“谈到动口,侯爷一人能挡百万雄兵,何况区区一帮尸位素餐的腐儒耳。”

杨柯沉吟片刻,看着刘伶,意味深长的说道:“伯伦兄太高看我了,我可没有力战群雄的本事。”

刘伶面带神秘的问道:“侯爷今日一早去拜会的那个人,应该就是侯爷的帮手了吧?”

杨柯微微一笑:“难逃伯伦兄洞鉴也,不过还有一事,这个出奇制胜么,伯伦兄又计将安出?”

刘伶一口干掉了面前慢慢一大杯酒,才慢悠悠的说道:“侯爷养士千日,今日我刘伶不才,毛遂自荐做这一路奇兵,敢不为侯爷分忧,必报侯爷大恩。”


状态提示:第一六三章 计将安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