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娱乐掌控者>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直接的比拼

“这是一次目前情况下最公平的对决,男主角一样,配角一样,普通演员一样,连分镜头都一模一样,两位伊莎贝尔在大银幕上碰撞出最尖锐的火花,也被放在了放大镜下面,让人们进行细致的尖锐的观察。”随着报道越来越多,有文章这样写道。

从来没有哪部电影像《玛戈皇后》这样特别,也从来没有人想过这样拍一部电影——或许有人想过,但是没钱付之行动。

在大部分电影人看来,如何比较演员的演技还是比拼演技还很简单,比如拍一场莎士比亚的舞台剧,邀请不同的演员来演。

但是这样的比拼并不能得到足够准确的结果,影响观众观感的因素太多,配角的发挥,道具的细致,现场的效果等等,除非对比的是独角戏。

舞台剧都这样了,电影就更加麻烦,没人吃饱了撑着在短时间内拍上两部内容手法节奏都差不多的电影,除非跟钱过不去。

大多数比较都是过了很久之后的翻拍,然而,那个时候无论导演手法还是制作设备,又或者演员表演方式,都会有发展,难道能让现在的人和100年前的人比较哪个生活更好?

而且社会还在发展,不同环境之下,观众对于“怎样的表演更好”的定义,也是有着不小的差别的。

所以一般飙戏、压戏什么的,都是发生在主角和配角之间,不同演员来饰演同一个角色进行比拼的情况,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然后,现在有个不在乎烧钱的家伙,硬生生的烧出两个版本的《玛戈皇后》,让所有人都震撼了一把。

两部电影,两部160分钟的电影,男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普通演员、场景、道具、分镜通通一模一样,唯一不同就是女主角以及女主角的表演方式。【】

就像《费加罗报》的罗宾森说的那样,等于是将某个场景的女主角生生抠了下来,然后换另外一个上去。

这样一部特殊的电影,又是在欧洲最负盛名的电影节上放映,足够让许多电影人疯狂了。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群情汹涌之下,组委会不得不加映场次,哪怕到最后一天只有两场——两个版本各一场。

这样一来肯定挤压了别的参展电影场次,引来了不少抱怨,但声音都不大,在这样一部前所未有的电影面前,任何声音都没有用处

要知道,无论是马丁·斯科塞斯,还是莫里斯·皮亚拉,又或者评审团那帮评委,都对这部电影家口称赞,都同意这是一次能在影史上留下名字的尝试。

“非常大胆的想法,真没想到有人能做到这个地步,他们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斯科塞斯面对记者是这么说的。

“我的确早就知道,所以才会游说组委会如此安排,而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证明,这样是值得的。”作为选片人的雅各布则如此表示。

电影圈的大腕们都这么看,其他没什么话语权的电影剧组,那也只能认了啊。

更何况,《玛戈皇后》剧组虽然到目前为止都未公布费用,但从他们保密了整整一年,而且还让所有参与人员都守如瓶口,以及还在做什么实验就知道,这绝对是他们惹不起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伊莎贝尔·阿佳妮和伊莎贝尔·于佩尔的对决的确精彩,尤其是婚礼戏和结尾戏,相当的针锋相对。

婚礼戏是指玛格丽特和亨利四世成婚的那场戏,玛格丽特不愿意嫁给亨利四世,当主持婚礼的大主教再三询问她愿不愿意嫁给亨利四世的时候,倔强的她一言不发,最后哥哥查理九世干脆走出来,直接将她的脑袋按下去,算是答应。

而结尾戏则是玛格丽特没能救下爱人,拉莫尔被诬陷为谋害国王的凶手而被推上了断头台,玛格丽特向刽子手索要自己爱人的头颅,一身白衣的将其抱在怀中,坐着马车漠然离去。

这两场戏,玛格丽特都是焦点中的焦点,前者在婚礼场所焦距了所有人的视线,而后者则是一幕无声的独角戏。在场景、演员、分镜头基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女主角的很多表演细节都能看得分明,让观众更好的分辨和欣赏。

这一点在最后的独角戏上更为突出,婚礼戏上的人物终究有些多,尽管剧组已经想尽办法,甚至每个人群演都有单独拍照,防止出现两次拍摄却有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但是间隔时间太长,而且非常考验导演和制作人的调度水平,所以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同之处,多看几次,并仔细看的话,还是能发现两个版本在这个场面上的差别。

而最后的那场戏既然是独角,那么完全可以让道具、镜头更加趋之一致,观众们也能更方便的比较两个女演员所表现出来的情绪。

这样彻彻底底的针锋相对的比拼,以前从来没有过,以后也很难再有,各种噱头加在一起,想不火都难。

于是,很快报纸上开始将两个伊莎贝尔放在一起,讨论谁的演技更出色一点。

有说于佩尔那种冰里带火的感觉更好,也有说阿佳妮那种柔弱而又神经质的表现更符合原著人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之间倒是吵得不可开交。

《玛戈皇后》的剧组成员们,也开始被更多的人骚扰,以前被问到的时候,问题的种类还挺多的,比如怎么保密的,比如参与这么一部电影的拍摄是什么感觉等等。

现在么,帕特里斯·夏侯经常被问到,于佩尔和阿佳妮哪个让他用得更顺心;丹尼


状态提示:第六百一十二章 最直接的比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