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元末之夺明江山>第125章 称王建国

————

十天后,盱眙破虏将军府,邓愈端坐首位,各文武都是入席,辖地拓展,马壮兵强,一众破虏军文武神情振奋,士气激昂。

这时,破虏军首席谋士李恪率先出席,侃侃而谈道:“大帅当前坐拥三府之地,雄兵近五万,文有李云起、郭宏琰、张宁嵇、宋子轩、叶维章、徐岩川等人出谋划策,武有胡通甫、董擒虎、张志远、邓伯义、吕国宝、常伯仁、韩济真、祁明泽等将冲锋陷阵,文武班底深厚,王霸之基已成!”

李恪话音一落,众文武齐齐出列称颂邓愈反元功绩,邓愈细细倾听,已是明了众人心意,当即徐徐起身,凝声说道:“诸公的赞语,实在过誉!本帅临危受命,诸位不以本帅年幼粗鄙,倾力相助,本帅异常感激,如今,本帅已为一军之首,威如诸侯,又还有什么可奢望的?”

胡大海见邓愈没有称帝立国的意思,当即慨然出列,拱手谏道:“大帅此言差矣!今蒙古鞑子把持社稷神器,而各方汉族豪强割据一方,百姓无主,终日忐忑,如何安心?大帅智勇双全,仁义布于海内,濠洲、盱眙、高邮三府百姓无不希望大帅进登帝位,名正言顺,安抚人心,以讨鞑子!”

邓愈闻言,枭目缓缓闭起,摇头说道:“数月前,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号‘小明王’,建国大宋,已收汉人百姓之心,各路义军更是遥尊他为共主,如果本帅贸然称帝,必成众矢之的!”

如果说邓愈没有称帝的心思,那是绝无可能,只是邓愈知晓,眼下还不到称帝的时机。

毕竟此时的元王朝虎威犹存,历史上,韩林儿刚称帝没多久,便遭到元王朝的倾力打击,韩林儿、刘福通等大宋高层被元军撵得如同丧家之犬,最后,只能卑躬屈膝地投靠朱元璋,成为朱元璋凝聚民心的工具,在失去利用价值后,更是被朱元璋溺死于瓜步。

再者,一旦称帝立国,便再无退路,如果实力不够强大,便会遭群狼吞噬,那时,不但牵连家小,就连追随他多年的一众文武,也要落得身死名毁,受后人笑谈的地步。

众文武见邓愈没了平日那份果断,都脸露异色,此时,唯独叶德新看出了邓愈心中的顾虑,于是出列说道:“大帅不肯称帝立国,是担心事败后牵连众人,但大帅却是不知,我们如果不是依附大帅,哪里会有今天的官爵富贵?大帅昔日豪气干云,为何现在瞻前顾后?”

“倘若大帅迟迟不肯称帝立国,必会有失众望,只会令敌人有机可乘,即时,三府之地难保,赫赫威名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大帅如此,实在是辜负众望!”

叶德新一言落下,邓愈猝然睁开枭目,光华璀璨,此时,邓愈眼中渐渐变得清明。

叶德新见邓愈这般表情,灿然一笑,微微颔首,拱手又道:“如今大帅威震淮南、浙东,三府百姓都愿奉大帅为主,大帅如果没有称帝之意,可暂为吴王,先稳众人之心!”

此言一出,众文武齐齐出席下跪,朗声喝道:“还请大帅进位吴王,以抚众望!!!”

喝音回荡,邓愈端坐首位,一时间威严无比,邓愈把手一招,遂叫众人起身,当即应下称王之事。

一众文武听得,无不欢喜。

一月过后,李恪在盱眙城外建立一座高台,名为金龙台,金龙台方圆五里,各设旌旗仪仗,三万雄兵,由诸将统领,各摆阵势,威武雄壮。

一声奏乐,鼓锣大作,三万雄兵列阵相迎,邓愈身穿紫色蟒袍,在百余近卫的簇拥下,策马经过。

李恪请邓愈登台,进冠冕、受印玺,邓愈定国号为吴,众人三跪九叩,齐称吴王。

随后,邓愈封李恪为吏部尚书,爵位乡侯;张煜为户部尚书,爵位亭侯;宋辰宇为礼部尚书,爵位亭侯;叶德新为兵部尚书,爵位亭侯;郭景祥为刑部尚书,爵位亭侯;徐义为工部尚书,爵位亭侯。

文职封赏完后,鼓响三通,邓愈站在金龙台上,俯视三万雄军,如似指点江山,封胡大海为征东将军,爵位乡侯;董清为征西将军,爵位乡侯;张棋为征南将军,爵位乡侯;邓铭为征北将军,爵位乡侯;吕珍为镇东将军,爵位亭侯;常遇春为镇西将军,爵位亭侯;韩猛为镇南将军,爵位亭侯;祁洪为镇北将军,爵位亭侯。

封赏即定,众臣齐谏,暂定都城于盱眙,邓愈采纳众臣建议,命人在盱眙修建王宫。

当晚,邓愈招来李恪,一同商讨繁荣吴国的事情,濠洲、盱眙、高邮三府近年来战事不断,百姓逃离,农耕废弛,作为邓愈的根基之地,快速繁荣三府,便成了当务之急。

在乱世,粮食既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又是吸引流民定居的香饽饽,为此,邓愈和李恪讨论后,计划在濠洲、盱眙、凉州三府广泛推行屯田制度。

有粮,便可减少叛乱,令百姓、流民安居乐业,而邓愈也不用担心日后大战无粮可用,这可谓是一举多得!

说到屯田制度,它又分为军屯和民屯,军屯指的是,军队在征战、训练之余,需自食其力开垦种粮,当然这指得只是入伍新兵和普通的卫戍士兵,像经历过数次大战的精锐士卒则不在此列。

民屯则指官府为百姓提供土地和种子,百姓收获的谷物按比例分成,为了激励百姓屯田,邓愈提议将屯田的分成定为四六,官府占四成,百姓占六成。

“吴王,薄赋虽然是善政,但却不能操之过切,意图一蹴而就,以属下


状态提示:第125章 称王建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