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明江相>071 如此逃犯·绍兴师爷

: 魏水拉着沈增进屋,赵鼎元则赶忙抽空去看他许久未见的妹子和小外甥去了。>

“沈先生,依您看,这绍兴的文脉如何?”魏水一开口,就丢出了这么个妇孺皆知的问题,倒是叫沈增一愣。不过,这个倒是难不倒他。

“绍兴文脉自然是十分鼎盛的。不说前朝诸代,便是我大明一朝,这绍兴的文人墨客、才子大儒,也是多如繁星照夜,数不胜数啊!”

“说的是了!”魏水点头,表示赞同,“绍兴此地,说是文脉鼎盛,当然不错。下至蓬户,耻不以诗书训其子。好学笃志,尊师择友,弦诵之声,比屋相闻。在绍兴长大的人,大多都受其熏陶,有书生之气。但这其中,未必就全是好事情。”

沈增不明所以,连忙道:“愿闻其详。”

“您想啊,这么多的能人异士,云集于此。致使每年的绍兴府试,都堪称是千军万马挤一座独木桥。那个场面,岂止是壮观?简直算是惨烈了!也许换个地方,人家十年寒窗,再不济,童生试总能过得去吧?可到了这儿,过个童生试,和人家中个举人的难度差不多了。所以说,生在此处,读书科举反而是不好出头!”

沈增听得直点头。听魏水这么一说,他也觉得,绍兴此地的科举实在是无形之中提高了很多的难度。同等的学子,放在别处,兴许举人都能中了。可在绍兴,却偏偏极有可能过不得府试、院试。可是,既然想好了要办私塾,顾虑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魏水看出沈增的疑惑,嘴角微微带笑,却说出了一句让沈增惊讶的话来:“既然科考不易,那不妨就不去科考。”

“这……”沈增当时便瞪大了眼睛,“不去科考?这……二爷,我是真的不明白了。不去科考,那读书又有何用啊?”

“哎,沈先生,您这就俗气了不是?”魏水眯着眼睛,笑着说道,“孔子取仁,孟子重义;而老庄无所为,墨子言于利。凡诸子百家皆言其得道于圣王,然其道又各不同之。何故?盖诸子皆读圣贤之书,仿效圣王之济世之法;然其侧重不同,故所得之法不同,所得之道不同。故故古之贤人读圣贤之书者,乃欲得一道可以行之于天下也!沈先生,这才是读圣贤书的意义所在。除了当官之外,还有很多的路途可以去走,又何苦一定要抱着科举入仕这一条路走到黑呢?”

“可是,我真的是不知道,不科考,还能做什么?”沈增依旧没有明白,“现在已经不是春秋战国了,也没有什么百家争鸣之说。我大明是独尊儒术,信奉宋代之程朱理学,这……这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吗?”

“哎哟,您这脑子,还真是……真是……转一转好不好啊?”魏水觉得跟对面这个人讲道理,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可是,现在这情况,又非得将他说服了不可。揉了揉脑袋,魏水决定换一种方式和他交流了,“沈先生,咱们这么想啊。您看,您也不是浙江人。远赴浙江为官,可有什么难处没有啊?”

“这个嘛……”沈增不知道魏水怎么突然又跳到了这个话题,仔细想了一会儿,才犹豫着说道,“若是说难处吧,当然是有的。初到萧山县的时候,我对这浙江的方言土语是一丝一毫都听不明白。而且初来乍到,不及那些小吏们油滑,常常被他们无端戏耍。”

“这就是了!”魏水拍案道,“沈先生,您想,千里为官,有多少人像您这样,是身处异地,难以听懂当地人的语言。又有多少人是像您这样,会被当地抱团的小吏无端戏耍啊?十年寒窗,一朝得中,谁不想好好的显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干?又有谁愿意被几个不学无术的乡民小吏玩弄于鼓掌之间呢?我们这个私塾,不需要能中举人、中进士的官宦殊荣,只需要通晓案牍,熟识土语的人才。无论是刑名、钱粮,亦或是知兵、善战,只需要通晓其中一门,即可畅行天下,为官僚佐幕。比起科考入仕,这岂不是更加顺畅的路途吗?”

沈增听得直了眼睛,虽然绍兴此时,也已经有很多读书人愿意在官府为书吏,但要说让朝野的官员都用这么个佐幕之人,却是好像没那么容易似的。可是,听着,却又觉得有道理。

“这能行得通吗?”沈增不放心的问道。

魏水笑道:“沈先生,您放心就是了。我所说的这个法子,是典型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非得有个十年二十年,才能真正显示出它的好处来!您只随便想一想,这学堂之中的孩子,都有同乡同窗之谊。日后,但凡有一人能够如设想般为官僚佐幕,则势必会提携同窗。而但凡有十人成事,则不难有百人被举荐入幕。真到了魏某所设想的时候,则官场无人不请绍兴师爷,为官必用绍兴师爷。大家同出一脉,消息灵通,则更能游刃于官场,决胜于仕途。而且,由幕僚而入朝堂,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沈增已经被魏水惊住了。他不敢想象,魏水的心到底有多大。这个时候,如果不吝以最坏的心思去琢磨魏水的话,甚至可以从他的口中,听出一丝勃勃的野心来。

官场无人不请绍兴师爷,为官必用绍兴师爷?同出一脉,互相沟通?那到时候,大明,还是朱家的大明吗?怕是早就成了绍兴师爷们的大明了吧?

不过,对于魏水这个想法,沈增还是存在怀疑的。魏水的心思,难道能瞒得过庙堂之中那些整日玩儿权谋的大人们吗?难道还瞒得过


状态提示:071 如此逃犯·绍兴师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