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血战甲午>第一百三十一章 打完左脸还要拍右脸?

武器装备从来都不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唯一因素,这是吕向阳从军十年来,反复被灌输的观念。从一开始计划要击沉日军舰艇,这个实际上的参谋长就和别的粗配不一样,他一直着眼于使用更多样化的战术来达到目的。

此前当收到前线有2s4式240毫米自行迫榴炮被传送过来的时候,他就生出过诱使日军舰艇靠近海岸线然后用240制导炮弹攻击军舰的想法。等到得知“山毛榉”能攻击海面目标后,他的这一想法就更加强烈了。

不过,路小北抓住了现在个时代日本舰艇上缺乏近距离战斗力的弱点,提出了登舰炸船的大胆作战计划,他就没有在会上提出自己的想法。

现在,被击沉了“浪速”号巡洋舰的日本联合舰队会更加的小心,诱骗他们靠近海岸的计划就更难实施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吕向阳继续脑洞的冲动。一个更加直接的正面硬怼的方案在他的脑海里渐渐成型了。

“十二枚反坦克导弹假如没有击中弹药舱或是轮机舱,想要炸沉四千吨左右的舰艇的确是有难度的。毕竟船上是有管损的,不是大到无法填塞的水线下孔洞,都有可能被抢修止漏。”吕向阳说道。

“但是,管损是人,是可以杀死的。没了专业的管损,那些能抢修的小孔洞,最终也能让大型舰艇沉没的。”吕向阳笑着对赵之一说道。

“老吕,这是啥意思啊?你直接挑明了吧。”赵之一还是不明白吕向阳的意思。

“用这个时代最常用的战术,先攻击舰艇的上层建筑。起火后管损就要出现了,然后在洗一轮甲板,干掉这些现身的管损。最后再炸水线下的装甲,这样应该就万无一失了。”吕向阳不再买关子了,全盘托出自己的计划了。

洗甲板,这是甲午年间军舰战斗时,最常用的战术。这个年底穿甲弹的威力是有限的,除了英法这两个款爷,没有多少国家去装配那些价格高昂的高爆穿甲弹的。大家都把注意力转向了攻击装甲更薄弱的舰艇上层建筑,以杀伤船员引起大火为攻击的目的。洗甲板战术由此而得名。

穿越众手里有超越了这个时代一百多年的装备,粗胚们当然是不屑去了解这些古人是怎么用落后的装备战斗的,在他们眼里那是菜鸡的互啄游戏,没啥技术含量的玩意。

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用二十一世纪的武器去执行这种洗甲板战术,效果是很丧心病狂的。吕向阳注意到行动小队提交的关于袭击“浪速”号的报告中,提到了最后登上救生艇的船员不足一百人。

这当然和舰上的水兵们不了解自动火器的特点,在狭小的过道中进行无脑冲击有关。但是也和超级雌鹿用23机炮洗甲板提供火力支援有很大的关联。

假如超级雌鹿带上集束火箭这样的专业反步兵武器,估计日舰上层建筑那普遍低于五十毫米的装甲,是不能给水兵提供什么庇护的。

洗完甲板,船上没了有生力量,日本人只能拿武士道精神去封堵第二轮打击造成的水线下的孔洞了。

击沉“浪速”号的战斗是有视频图像记录的,在吕向阳提出这个洗甲板在先炸水线在后的方案后,大家都集中在一起研究超级雌鹿上的摄影机拍摄的录像。

“我看这个方案可行性很大,我建议是直升机飞两轮,第一轮全部带上集束火箭和小型航弹,先洗一轮甲板。飞回来再挂上9m120反坦克导弹,执行炸舰任务。”郝大建提议。

“假如是正面钢,我估计得飞三次。第三次是补充弹药后防止附近的舰艇派人上舰救助被攻击的舰艇。”李思峰补充到。

三十里堡到花园口日军登陆点联合舰队锚点的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不管是飞三轮或是两轮,日本人是无法在超级雌鹿的攻击间隔完成对被攻击舰艇的施救的。

第二天上午,超级雌鹿就卸下了所有的反坦克导弹,外挂架上挂上了四个57集束火箭的发射巢,以及若干非制导小型航弹。等待着谈判桌那边传来谈判破裂的消息,犹如几十年后,山本五十六那个“虎!虎!虎!”作战计划一般。

“大宋的要求非常的简单,日清战争结束后,贵方让出辽东半岛。战争期间大连湾属于大宋帝国势力范围,贵军不得攻击大连湾炮台,不得封锁大连湾海运。大连湾将被列为中立自由贸易港口。”x提出了穿越众早就准备好的要求。

这些要求是日本人预料之中的,大宋是铁了心要干这既做婊-子标又立牌坊事情了。让日本人去当恶人,逼迫清廷签署协议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然后大宋再以民族英雄的身份出现,让日本签下协议把辽东半岛归还到华夏人手里。注意。是归还到华夏人手里,不是大清手里,大宋一直是以华夏正统标榜自己的哟。

这些条件日本人都咬牙答应了,英国人也在不停地给他们压力。原本以为自己的舰队不在第一志愿旅的打击范围只内,现在美梦破碎了,脸被打疼了,只好认命了。

大宋人一直把俾斯麦那句“真理是存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挂在嘴上,不妥协他们就要干掉所有他们能够得着的东西。不仅仅是大炮能够得着的东西,现在日本人知道第一志愿旅也会干掉飞机能够得着的东西了。

日本人认怂了,谈判似乎进行的非常顺利,最后到了赎回“浪速”号舰首那面御赐菊花徽章的肉戏了。结果出乎日本人的预料,那个拥有这个战利品的军官坚持用另外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一章 打完左脸还要拍右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