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没有多说什么,但却点了点头。有时候不表态比表态重要的多了,尤其是在这样情况不明的情况之下,绝不失于一种明哲保身之策。
但是这样的答案,真的是他想要听到的答案么?
“太子如何看?”
被皇帝点名之后,齐元恒上前一步,拱手而立。
“回父皇,儿臣觉得,当今情况之下,应该马上派人查清江南之事。”
不同于齐元毅的态度不明朗,齐元恒一张口就直接了当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江南之事,必须追查到底。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表明了他的态度,只要拿回了粮饷,那么与楚国的战役就成了不可避免之事。
与大皇子只是一个朝堂之上的皇子不同,他未来多不过是封个王爷,坐享一世富贵。可是齐元恒不同,他未来是齐国的主人,代表的就是齐国的脸面。如果连一国储君在面对敌军的挑衅之时都能低头求和,那么未来他又该如何来庇护齐国子民呢?
在其位,谋其职。这个立场,是齐元恒身为一国太子必须要有的态度。
“皇上,臣附议。”
“太子殿下说的对啊。”
一派太子亲信随后跟着出来附议齐元恒,自己主子做出的决断,他们自然是应该无条件的维护。自从他们被绑上太子这条船的时候,就注定与齐元恒的兴衰荣辱绑在一起。
朝堂之上只剩下几个皇子和一些中立派及主和派大臣站在那儿,倒是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皇帝的眸中微微眯起,让人看不出他心底真实的情绪。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儿子竟然成长的如此之快,连那几个素称“硬骨头”的大臣,此时都倒向了他那一方。
“既然如此,依照太子的意见,当派遣何人前去江南为好?”
众所周知,江南的本地军弱的不堪一击,否则也不会就这样让劫匪钻了空子。若是要派人去与劫匪对战,势必是要在朝中掀起一阵渲染大波。毕竟劫匪虽然厉害,但那只是相对而言。若是派上京城这头的官兵前去,势必可以打那些劫匪个措手不及。
这样的机会,绝对是个捞政治资本的大好时机。
君不见,齐元毅双眼带光,已是暗中摩拳擦掌。
君不见,齐元恒眼含淡定,实则已是胸有成竹。
君不见,齐元礼折扇轻摇,却早已是势在必得。
若是能够顺利拿回被劫走的粮饷,那还愁得不到皇帝的重赏么?几大武将世家也已经拱了拱手,随时准备站出来请命。
“儿臣觉得,此人必须是我朝廷的肱骨之臣,方可为我大齐效力。”
齐元恒说了这一句之后就向后退了一步,回到众人的队伍之中。有时候,说的太多,反倒是会引来疑心。这样的好机会,不如让他们前去争上一争。
“臣请命前去江南剿匪,为我大齐效力。”
“臣也请命,愿前往江南,为皇上分忧。”
“臣……”
“……”
一时之间,几个有兵权在手的大臣全部都站了出来,想要争着咬一咬这块大肥肉。
皇帝看着底下吵吵嚷嚷的大臣,眼中倒是没有半分不愉之色。毕竟做臣子的争斗,才能够体现他身为帝王的权威,要是底下人通通都抱成一团,那么置他这个皇帝于何地?他又如何能够相信他们没有不臣之心?
“姬爱卿,你如何看?”
这事情最早是姬黎书提起来的,再加上他又是兵部尚书,自然是比别人在这件事上更多了几分话语权。
“微臣认为……微臣认为不如由杜将军亲自挂帅前往尾为好。”
姬家只有姬云烟一个嫡女,这嫡女又嫁与了安国公为正妻。这朝廷之中,谁不知道,安国公府和贤妃娘娘是拐着弯的亲戚,自然而然是要站在齐元毅的那一边。而这位由姬黎书举荐的杜将军,也是齐元毅一派的肱骨之臣。
“杜将军啊……”
“皇上,微臣认为杜将军不妥。”
站在姬黎书身旁的一位老臣颤颤巍巍的站了出来,嘴中连连喊着不妥不妥。
“王大人有何高见?”
站出来的这位大臣就是兵部左侍郎王志良,为官三十余年,素来以耿直的名声在外。当年很得先帝爷的宠爱,只可惜在皇帝登基之后,不知怎的得罪了当今皇帝,所以不受重用。如今都已是花甲之年,却依旧还是正三品的左侍郎。
“杜将军常年镇守边关,抵御敌军,行军打战讲求的是那稳妥之术。可如今这江南的劫匪,狡诈得很,抢了银子之后往山林中一钻就不见了。杜将军只怕是不太习惯这样的作战方式……”
王志良这话明里暗里就透露出一种意思,姬黎书举荐的这位杜将军不行。就差没有再直白一些说出来姬黎书这是在为齐元毅抢功劳。
皇帝显然也是明白这个理,没有在第一时间接话,反倒是开始沉思起来。进来齐元毅发展的快,已经隐隐可以追赶齐元恒。要让他们两个斗起来,势必是要在双方水平实力差不多的基础之上。一旦东风压倒了西风,或是西风压倒了东风,那么朝廷势必会陷入混乱之中。
此次若是派遣了杜将军前去江南,那么势必这军功就落在了齐元毅的身上。要想让齐元恒可以继续与齐元恒斗下去的话,那么必须要给齐元恒也加上同等的军功。
看来此事,果然不妥。
“王大人言之有理,那你可有什么人选啊?”
“微臣认为,派遣五皇子前去,极为合适。”
手机阅读:http://m.88kshu.com/90873/
发表书评:http://www.88kshu.com/90873/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十八章 派谁下南)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金仕谢谢您的支持!!